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東周列國誌    P 304


作者:馮夢龍
頁數:304 / 355
類別:古典小說

 

東周列國誌

作者:馮夢龍
第304,共355。
原有姊名媭,已遠嫁,聞原被放,乃歸家,訪原于夔之故宅,見原被發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聽子言,子之心已盡矣!憂思何益。幸有田畝,何不力耕自食,以終餘年乎?」原重違姊意,乃秉耒而耕,裡人哀原之忠者皆為助力。月餘,姊去,原嘆曰:「楚事至此,吾不忍見宗室之亡滅!」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汨羅江而死,其日乃五月五日,裡人聞原自溺,爭棹小舟出江拯救,已無及矣。乃為角黍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綵線,恐為蛟龍所攖食也,又龍舟競渡之戲,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吳,相沿成俗,屈原所耕之田,獲米如白玉,因號曰「玉米田。」裡人私為原立祠,名其鄉曰姊歸鄉,今荊州府有歸州,亦因姊歸得名也。至宋元豐中,封原為清烈公,兼為其姊立廟,號姊歸廟,後復加封原為忠烈王,髯翁有《過忠烈王廟詩》云:

峨峨廟貌立江傍,香火爭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弔滄浪。

再說趙主父出巡雲中,回至邯鄲,論功行賞,賜通國百姓酒餔五日。

是日,群臣畢集稱賀,主父使惠王聽朝,自己設便坐于傍,觀其行禮,見何年幼,服袞冕南面為王,長子章魁然丈夫,反北面拜舞于下,兄屈于弟,意甚憐之。朝既散,主父見公子勝在側,私謂曰:「汝見安陽君乎。雖隨班拜舞,似有不甘之色,吾分趙地為二,使章為代王,與趙相併,汝以為何如?」趙勝對曰:「王昔日已誤矣。今君臣之分已定,復生事端,恐有爭變。」主父曰:「事權在我,又何慮哉?」

主父回宮,夫人吳娃見其色變,問曰:「今日朝中有何事?」主父曰:「吾見故太子章,以兄朝弟,於理於順,欲立為代王,勝又言其不便,吾是以躊躇而未決也。」吳娃曰:「昔晉穆侯生二子,長曰仇,弟曰成師,穆侯薨,子仇嗣立,都于翼,封其弟成師于曲沃,其後曲沃益強,遂盡滅仇之子孫,併吞翼國,此主父所知也,成師為弟,尚能戕兄,況以兄而臨弟,以長而臨少乎?吾母子且為魚肉矣!」主父惑其言,遂止。

有侍人舊曾服事故太子章于東宮者,聞知主父商議之事,乃私告于章。章與田不禮計之,不禮曰:「主父分王二子,出自公心,特為婦人所阻耳,王年幼,不諳事,誠乘間以計圖之,主父亦無如何也。」章曰:「此事惟君留意,富貴共之!」



  
太傅李兌與肥義相善,密告曰:「安陽君強壯而驕,其黨甚眾,且有怨望之心,田不禮剛狠自用,知進而不知退,二人為黨行險僥倖,其事不遠,子任重而勢尊,禍必先及,何不稱病,傳政于公子成,可以自免。」

肥義曰:「主父以王屬義,尊為相國,謂義可托安危也,今未見禍形,而先自避,不為荀息所笑乎?」

李兌嘆曰:「子今為忠臣,不得復為智士矣!」因泣下,久之,別去。

肥義思李兌之言,夜不能寐,食不下嚥,展轉躊躇未得良策,乃謂近侍高信曰:「今後若有召吾王者,必先告我。」

高信曰:「諾。」

忽一日,主父與王同遊于沙邱,安陽君章亦從行,那沙邱有台,乃商紂王所築,有離宮二所,主父與王各居一宮,相去五六里,安陽君之館適當其中。田不禮謂安陽君曰:「王出遊在外,其兵眾不甚集,若假以主父之命召王,王必至,吾伏兵于中途,要而殺之,因奉主父以撫其眾,誰敢違者?」章曰:「此計甚妙!」即遣心腹內侍,偽為主父使者,夜召惠王曰:「主父卒然病發,欲見王面,幸速往!」

高信即走告相國肥義,義曰:「王素無病,事可疑也。」

乃入謂王曰:「義當以身先之,俟無他故,王乃可行。」又謂高信曰:「緊閉宮門,慎勿輕啟。」肥義與數騎隨使者先行,至中途,伏兵誤以為王,群起盡殺之,田不禮舉火驗視,乃肥義也,田不禮大驚曰:「事已變矣,及其機未露,宜悉眾乘夜襲王,幸或可勝。」於是奉安陽君以攻王,高信因肥義吩咐,已預作準備,田不禮攻王宮不能入,至天明,高信使從軍乘屋發矢,賊多傷死者,矢盡,乃飛瓦下擲之,田不禮命取巨石系于木,以撞宮門,嘩聲如雷,惠王正在危急,只聽得宮外喊聲大舉,兩隊軍馬殺來,賊兵大敗,紛紛而散。

原來是公子成,李兌在國中商議,恐安陽君乘機為亂,各率一枝軍前來接應,正遇著賊圍王宮,解救了此難,安陽君兵敗,謂田不禮曰:「今當如何?」不禮曰:「急走主父處涕泣哀求,主父必然相庇,吾當力拒追兵。」

章從其言,乃單騎奔主父宮中,主父果然開門匿之,殊無難色。田不禮驅殘兵再與成、兌交戰,眾寡不敵,不禮被兌斬之,兌度安陽君無處託身,必然往投主父,乃引兵前圍主父之宮,打開宮門,李兌仗劍當先開路,公子成在後,入見主父,叩頭曰:「安陽君反叛,法所不宥,願主父出之。」主父曰:「彼未嘗至吾宮中,二卿可他覓也。」兌、成再四告稟,主父並不統口。

李兌曰:「事已至此,當搜簡一番,即不得賊,謝罪未晚。」公子成曰:「君言是也。」乃呼集親兵數百人,遍搜宮中,于複壁中得安陽君,牽之以出。李兌遽拔劍擊斷其頭。

公子成曰:「何急也!」兌曰:「若遇主父,萬一見奪,抗之則非臣禮,從之則為失賊,不如殺之。」公子成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