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六韜兵法    P 1


作者:姜尚
頁數:1 / 11
類別:其他

 

六韜兵法

作者:姜尚
第1,共11。
第一篇 文韜

文師第一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于渭陽,將大得焉 。非龍非‧,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于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耶?」太公曰:「君子樂得其志;少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正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綢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于緡;人食其祿,乃服于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

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立斂焉。”

文王曰:「立斂若何,而天下歸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散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盈虛第二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太公曰: 「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文王曰:「古之聖賢,可得聞乎?」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宇不堊,甍桷椽楹不‧,茅茨偏庭不剪。鹿裘禦寒 ,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織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儘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賢德之君也。」

國務第三

文王問太公曰 :「願聞為國之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太公曰:「愛民而已。」

文王曰:「愛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 ,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台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台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諸身。賦斂如取於己。此愛民之道也。」

大禮第四

文王問太公曰 :「君臣之禮如何?」太公曰:為上惟臨,為下惟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為上惟周,為下惟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聽如何?」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文王曰 :「主明如何?」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併進,則明不蔽矣。」

明傳第


文王寢疾,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 。「嗚呼?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今予欲師至道之言 ,以明傳之子孫。」

太公曰:「王何所問?」文王曰:「先聖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太公曰 :「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六守第六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謹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