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夢溪筆談    P 61


作者:沈括
頁數:61 / 65
類別:古典散文

 

夢溪筆談

作者:沈括
第61,共65。
韓魏公慶歷中以資政殿學士帥淮南,一日,後園中有芍藥一榦,分四岐,岐各一花,上下紅,中間黃蕊間之。當時揚州芍藥未有此一品,今謂之「金纏腰」者是也。公異之,開一會,欲招四客以賞之,以應四花之瑞。時王岐公為大理寺評事通,王荊公為大理評事僉判,皆召之。

尚少一客,以判鈐轄諸司使忘其名官最長,遂取以充數。明日早衙,鈐轄者申狀暴泄不至。尚少一客,命取過客歷求一朝官足之,過客中無朝官,唯有陳秀公時為大理寺丞,遂合同會。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為盛集,後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



  
瀕海素少士人。祥符中,廉州人梁氏卜地葬其親,至一山中,見居人說:旬日前,有數十龜負一大龜葬于此山中。梁以謂龜神物。其葬處或是福地,與其人登山觀之,乃見有邱墓之象。

試發之,果得一龜死龜,梁乃遷葬他所。以龜之所穴葬其親。其後樑生三子:立儀、立則、立賢。立則、立賢皆以進士登科。

立儀嘗預薦,皇祐中,儂智高平,推恩授假板官。立則值熙寧立八路選格,就二廣連典十餘郡,今為朝請大夫致仕,余亦識之。立儀、方則皆朝散郎,至今皆在,徙居廣州。鬱為士族,至今謂之「龜葬梁家 」。

龜能葬,其事已可怪,而梁氏適興,其偶然邪,抑亦神物啟之邪?

雜誌

宋景文子京判太常日,歐陽文忠公、刁景純同知禮院。景純喜交遊,多所過從,到局或不下馬而去。一日退朝,與子京相遇,子京謂之曰 :「久不辱至寺,但聞走馬過門。」李邯鄲獻臣立談間,戲改杜子美《贈鄭廣文》詩嘲之曰 :「景純過官舍,走馬不曾下。



  
忽地退朝逢,便遭官長罵。多羅四十年,偶未識磨氈。賴有王宣慶,時乞與錢 。」葉道卿、王原叔各為一體詩,寫於一幅紙上,子京于其後題六字曰:「效子美誶景純。」獻臣復注其下曰 :「道卿著,原叔古篆,子京題篇,獻臣小書 」。歐陽文忠公又以子美詩書於一綾扇上。高文莊在坐曰: 「今日我獨無功。」乃取四公所書紙為一小帖,懸于景純直舍而去。

時西羌首領唃廝羅新歸附,磨氈乃其子也。王宣慶大閹求景純為墓誌,送錢三百千,故有磨氈、王宣慶之誚。今詩帖在景純之孫概處,扇詩在楊次公家,皆一時名流雅謔,余皆曾借觀,筆跡可愛。

禁中舊有吳道子畫鍾馗,其卷首有唐人題記曰:明皇開元講武驪山,歳翠華還宮,上不怪,因痁作,將逾月。巫醫殫伎,不能致良。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絳,犢鼻屨,一足跣,一足懸一屨,搢一大筠紙扇,竊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繞殿而奔。

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上問大者曰 :「爾何人也?」奏云:「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土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夢覺,痁若頓瘳,而體益壯 。

乃詔畫工吳道子 ,告之以夢,曰:「試為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圖訖以進。上瞠視久之,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何肖若此哉!」道子進曰 :「陛下憂勞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衛聖德 。」因舞蹈,上千萬歳壽。上大悅,勞之百金,批曰 :「靈祇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歳暮驅除,可宜遍識。

以祛邪魅,兼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仿知委 。」熙寧五年,上令畫工摹搨鎸板,印賜兩府輔臣各一本。是歳除夜,遣入內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府給賜鐘道之象。

觀此題相記,似始於開元時。皇祜中,金陵上元縣發一家,有石志,乃宋征西將軍宗慤母鄭夫人墓。夫人,漢大司農鄭眾女也。慤有妹名鍾馗。

後魏有李鍾馗,隋將喬鍾馗、楊鍾馗。然則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於開元之時。開元之時,始有此畫耳。「鍾馗」字亦作「鐘葵」。

故相陳岐公,有司謚榮靈。太常議之,以榮靈為甚,請謚恭。以恭易榮靈,雖差美,乃是用唐許敬宗故事,適足以為累耳。錢文僖公始謚不善,人有為之申理而改思,亦是用於頔故事;後乃易今謚。

地理之書,古人有《飛鳥圖 》,不知何人所為。所謂「飛鳥」者,謂雖有四至裡數,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既列為圖,則裡步無緣相應,故按圖別量徑直四至,如空中鳥飛直達,更無山川回屈之差。余嘗為《守令圖 》,雖以二寸折百里為分率,又立準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鳥飛之數。圖成,得方隅遠近之實,始可施此法,分四至、八到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

使後世圖雖亡,得予此書,按二十四至以布郡縣,立可成圖,毫髮無差矣。

咸平末,契丹犯邊,戍將王顯、王繼忠屯兵鎮定。虜兵大至,繼忠力戰,為契丹所獲,授以偽官,復使為將,漸見親信。繼忠乘間進說契丹,講好朝廷,息民為萬世利。虜母老,亦厭兵,遂納其言。

因寓書於莫守石普,使達意于朝廷,時亦未之信。明年,虜兵大下,遂至河。車駕親征,駐蹕澶淵,而繼忠 自虜中具奏戎主請和之意,達於行在。上使曹利用馳遺契丹書,與之講平。

利用至大名,時王冀公守大名,以虜方得志,疑其不情,留利用未遣。會圍合不得出,朝廷不知利用所在,又募人繼往,得殿前散直張皓,引見行在。皓攜九歳子見曰 :「臣不得虜情為報,誓死不還,願陛下錄其子 。」上賜銀三百兩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