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漢文    P 198


作者:漢人
頁數:198 / 225
類別:古典散文

 

全漢文

作者:漢人
第198,共225。
正卿謂執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應天變。然雖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趙玄為御史大夫,臨延登受策,有大聲如鏡鳴,殿中郎吏陛者皆聞焉。

上以問黃門侍郎揚雄、李尋,尋對云云。八月,博自殺,玄減死論。)



  
○塞河議

陰氣盛則水為之長,故一日之間,晝減夜增,江河滿溢,所謂水不潤下,雖常于卑下之地,猶日月變見于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眾庶見王延世蒙重賞,競言便巧,不可用。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自決,可且勿塞,以觀水勢。河欲居之,當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後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而用財力寡。

(《漢書·溝洫志》:鴻嘉四年,勃海、清河、信都河溢,先是谷永以為修政以應之,災變自除,是時李尋、解光亦言。)

○奏記翟方進

應變之權,君侯所自明。往者數白,三光垂象,變動見端,山川水泉,反理視患,民人訛謡,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為寒心。今提揚眉,矢貫中,狼奮角,弓且張,金歷庫,土逆度,輔湛沒,火守舍,萬歲之期,近慎朝暮。

上無惻怛濟世之功,下無推讓避賢之效,欲當大位,為具臣以全身,難矣!大責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閤府三百餘人,唯君侯擇其中,與盡節轉凶。(《漢書·翟方進傳》)

○說王根

《書》云:「天聰明。」蓋言紫宮極樞,通位帝紀,太微四門,廣開大道,五經六緯,尊術顯士,翼張舒布,燭臨四海,少微處士,為比為輔,故次帝廷,女宮在後。聖人承天,賢賢易色,取法于此。天官上相上將,皆顓面正朝,憂責甚重,要在得人。

得人之效,成敗之機,不可不勉也。昔秦穆公說訁戔訁戔之言,任仡仡之勇,身受大辱,社稷幾亡,悔過自責,思惟黃髮,任用百里奚,卒伯西域,德列王道。二者禍福如此,可不慎哉!

夫士者,國家之大寶,功名之本也。將軍一門九侯,二十朱輪,漢興以來,臣子貴盛,未嘗至此。夫物盛必衰,自然之理,唯有賢友強輔,庶幾可以保身命,全子孫,安國家。《書》曰「歷象日月星辰」,此言仰視天文,俯察地理,觀日月消息,候星辰行伍,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以製法度,考禍福。



  
舉錯訁孛逆,咎敗將至,徵兆為之先見。明君恐懼修正,側身博問,轉禍為福;不可救者,即蓄備以待之,故社稷亡憂。

竊見往者赤黃四塞,地氣大發,動土竭民,天下擾亂之征也。彗星爭明,庶雄為桀,大寇之引也。此二者已頗效矣。城中訛言大水,奔走上城,朝廷驚駭,女孽入宮,此獨未效。

間者重以水泉湧溢,旁宮闕仍出。月、太白入東井,犯積水,缺天淵。日數湛于極陽之色。羽氣乘宮,起風積雲。

又錯以山崩地動,河不用其道。盛冬雷電,潛龍為孽。繼以隕星流彗,維、填上見,日蝕有背鄉。此亦高下易居,洪水之征也。

不憂不改,洪水乃欲蕩滌,流彗乃欲掃除;改之,則有年亡期。故屬者頗有變改,小貶邪猾,日月光精,時雨氣應,此皇天右漢亡已也,何況致大改之!

宜急博求幽隱,拔擢天士,任以大職。諸茸佞諂,抱虛求進,及用殘賊酷虐聞者,若此之徒,皆嫉善憎忠,壞天文,敗地理,湧邪陰,湛溺太陽,為主結怨於民,宜以時廢退,不當得居位。誠必行之,凶災銷滅,子孫之福不旋日而至。政治感陰陽,猶鐵炭之低,見效可信者也。

及諸蓄水連泉,務通利之。修舊堤防,省池澤稅,以助損邪陰之盛。案行事,考變易,訛言之效,未嘗不至。請征韓放,掾周敞、王望可與圖之。

(《漢書·李尋傳》)

☆梁太傅輔

輔失其姓,鴻嘉中為梁王太傅。

○奏約束梁王立

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親近,不可諫止。願令王,非耕、祠,法駕毋得出宮,盡出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錢財物假賜人。(《漢書·梁懷王揖傳》:荒王嘉薨,子立嗣。鴻嘉中,太傅輔奏,事下丞相御史,請許,奏可。)

☆彭宣

宣字子佩,淮陽陽夏人。成帝時為博士,遷東平太傅。永始中為右扶風,遷廷尉。元延中出為太原太守。

綏和初征拜大司農。哀帝即位,遷光祿勛,進右將軍,徙左將軍,免。元壽初召為光祿大夫,遷御史大夫,拜大司空。封長平侯。

平帝即位,免就國。卒,謚曰頃侯。

○上書求退

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美實。臣資性淺薄,年齒老毛,數伏疾病,昏亂遺忘。願上大司空、長平侯印綏,乞骸骨歸鄉裡,俟置溝壑。(《漢書·彭宣傳》:哀帝崩,王莽為大司馬秉政專權,宣上書言。)

○劾奏朱博趙玄傅晏

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親封位特進,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誠奉公,務廣恩化,為百寮先,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詔決,事更三赦,博執左道,虧損上恩,以結信貴戚,背君鄉臣,傾亂政治,奸人之雄,附下罔上,為臣不忠不道;玄知博所言非法,枉義附從,大不敬;晏與博議免喜,失禮不敬。臣請詔謁者召博、玄、晏詣廷尉詔獄。(《漢書·朱博傳》)

○毀廟議

繼祖宗以下五廟而迭毀,後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並列。子孫雖欲褒大顯揚而立之,鬼神不饗也。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漢書·韋玄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