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漢文    P 201


作者:漢人
頁數:201 / 225
類別:古典散文

 

全漢文

作者:漢人
第201,共225。
況朝臣,父故宰相,再封列侯,不相敕丞化,而骨肉相疑,疑咸受修言,以謗毀宣。咸所言皆宣行跡,眾人所共見,公家所宜聞。況知咸給事中,恐為司隷舉奉宣,而公令明等迫切宮闕,要遮創戮近臣于大道人眾中,欲以鬲塞聰明,杜絶論議之端。桀黠無所畏忌,萬眾ん嘩,流聞四方,不與凡民忿怒爭鬥者同。

臣聞敬近臣,為近主也。禮,下公門,式路馬,君畜產且猶敬之,《春秋》之義,意惡功遂,不免于誅,上浸之源,不可長也。況首為惡,明手傷人,(今本脫「人」字,從《漢紀》補。案顏注亦有。)功意俱惡,皆大不敬。明當以重論,及況皆棄市。(《漢書·薛宣傳》:宣弟修為臨令。宣迎後母,修不遣。



  
哀帝即位,博士申咸給事中,毀宣。宣子況為右曹侍郎,賕客楊明,遮斫咸宮門外,斷鼻唇,身入創。事下有司,御史中丞眾等奏云云,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以中丞議是。)

○息夫躬

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哀帝初召待詔,擢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封宜陵侯,免,尋坐祝詛系獄死,有集一卷。

○上疏詆公卿大臣

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縮,不可用。御史大夫賈延墮弱不任職。左將軍公孫祿、司隷鮑宣皆外有直項之名,內實獃不曉政事。諸曹以下仆不足數。

卒有強弩圍城,長戟指闕,陛下誰與備之?如使狂夫梟呼于東崖,匈奴飲馬于渭水,邊境雷動,四野風起,京師雖有武蜂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軍書交馳而輻湊,羽檄重跡而押至,小夫懦臣之徒憒毛不知所為,其有犬馬之決者,仰藥而伏刃,雖加夷滅之誅,何益禍敗之至哉!(《漢書·息夫躬傳》)

○上言開言渠

秦開鄭國渠以富國強兵,今為京師,土地肥饒,可度地勢水泉,廣溉灌之利。(《漢書·息夫躬傳》)

○奏間匈奴烏孫

單于當以十一月入塞,後以病為解,疑有他變。烏孫兩昆彌弱,卑爰強盛,居強煌之地,擁十萬之眾,東結單于,遣子往侍,如因素強之威,循烏孫就屠之跡,舉兵南伐,並烏孫之勢也。烏孫並,則匈奴盛,而西域危矣。可令降胡詐為卑爰使者來上書曰:「所以遣子侍單于者,非親信之也,實畏之耳。

惟天子哀,告單于歸臣侍子。願助戊己校尉保惡都奴之界。」因下其章諸將軍,令匈奴客聞焉。則是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者也。


  

(《漢書·息夫躬傳》:會單于當來朝,遣使言病,願朝明年,躬因是而上奏,以為。)

○建言厭應變異

往年熒惑守心,太白高而芒光,又角星于河鼓,其法為有兵亂。是後訛言行詔籌,經歷郡國,天下騷動,恐必有非常之變。可遣大將軍行邊兵,敕武備,斬一郡守,以立威,震四夷,因以厭應變異。(《漢書·息夫躬傳》)

☆冷褒 段猶

褒,建平初為郎中令。猶,為黃門郎。

○奏尊傅太后丁後

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蕃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皆稱王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職,又宜為共皇立廟京師。(《漢書·師丹傳》)

☆夏賀良

賀良,重平人。哀帝時待詔黃門,以左道亂政伏誅。

○改元易號議

漢歷中衰,當更受命。成帝不應天命,故絶嗣。今陛下久疾,變異屢數,天所以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號,乃得延年益壽,皇子生,災異息矣。

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將出,災火且起,滌蕩民人。(《漢書·李尋傳》:尋遂白賀良等,皆待詔黃門,數召見,陳說云云。哀帝久寢疾,幾其有益,遂從賀良等議。)

☆賈讓

讓,哀帝時待詔。

○奏治河三策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為污澤,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寬緩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

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啼而塞其口,豈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為川者,決之使道;善為民者,宣之使言。」蓋堤防之作,近起戰國,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齊與趙、魏,以河為竟。

趙、魏瀕山,齊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東抵齊堤,則西泛趙、魏,趙、魏亦為堤去河二十五里。雖非其正,水尚有所遊蕩。時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耕田之。

或久無害,稍築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時至漂沒,則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澤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今堤防狹者去水數百步,遠者數裡。近黎陽南故大金堤,從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頭,乃折東,與東山相屬。

民居金堤東,為廬舍,往十餘歲更起堤,從東山南頭直南與故大堤會。又內黃界中有澤,方數十里,環之有堤,往十餘歲太守以賦民,民今起廬舍其中,此臣親所見者也。東郡白馬故大堤亦複數重,民皆居其間。從黎陽北盡魏界,故大堤去河遠者數十里,內亦數重,此皆前世所排也。

河從河內北至黎陽為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剛;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黎陽、觀下;又為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堤,激使東北。百餘裡間,河再西三東,迫厄如此,不得安息。

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當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東薄金堤,勢不能遠氾濫,期月自定。難者將曰:「若如此,敗壞城郭田廬塚墓以萬數,百姓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