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癌症病房    P 33


作者:索尼辛
頁數:33 / 184
類別:世界名著

 

癌症病房

作者:索尼辛
第33,共184。
「柳多奇卡,千萬不要一頭紮到專業化裡面去!」他告誡她。「即使全世界都傾向于專業化,您也要堅持自己的做法——一手抓愛克斯光診斷,一手抓愛克斯射線治療!哪怕世界上只剩下一個這樣的醫生,那您就做這最後一個好了!」至今他還健在,就住在這個城市裡。

她已經把燈關了,可是又從門口回來記下了明天要做的事情。穿好了自己的那身藍色的但已不是新的大衣,她還折向院長辦公室,但那裡的門已經上了鎖。



  
最後,她從掩映在白楊樹中間的台階下來,沿著醫療中心的林蔭路走去,但思想還整個兒沉浸在工作中,她甚至想也不想從中擺脫出來。天氣不知是好是壞——她根本沒有在意。不過,還沒到黃昏時分。在林前路上遇到許多陌生的面孔,但這在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那裡也沒引起女性的那種自然而然的好奇心——所遇到的人中間誰身穿什麼,頭戴什麼,足登什麼。

她一路眉頭緊皺,鋭利地注視着所有這些人,彷彿是在給這些人身上今天還感覺不到但明天就會出現的腫瘤定位。

她就這樣走着,從醫療中心的一個內部小茶館旁邊和一個經常在這裡賣漏斗狀報紙包的扁桃仁的烏茲別克男孩身旁走過,一直來到大門口。

守大門的是個警覺而又愛訓人的胖女人,她只放健康的、不受限制的人出大門,病人到了這裡則被她喝令回去。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走出這座大門,似乎應當從工作環境轉向家庭生活了。但她卻不是這樣,她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平均分配的。她把精神最好的那一部分時間花在醫療中心,而出了大門以後和早晨上班之前很久,工作上的種種想法還像蜜蜂似的在她頭腦周圍盤旋。

她把寄往塔赫塔一庫佩爾的信投進了郵筒。穿過馬路走向電車終點站。她要乘的那路電車響着噹噹的鈴聲調過頭未。人們從前門和後門湧了進去。



  
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急忙去占了一個座位——這就是她離開醫院之後的第一個小小的希望,她由此開始從主宰病人命運的醫生變成任人擠來擠去的普通電車乘客。

但不論是在電車沿著年代已久的單線軌道隆隆行駛還是在錯車站久久停靠的過程中,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一直是無意識地望着窗外,時而思考着穆爾薩利莫夫肺部出現的轉移,時而思考着打針對魯薩諾夫可能發生的影響。今天巡診的時候他說話的那種訓人的腔調和威脅的口吻,從上午起被一大堆別的事情沖淡了,此時,下班以後,又顯現出令人心情壓抑的積澱:晚上和夜裡折磨她。

電車上的許多女人也像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那樣,隨身帶的不是小巧的女式提包,而是塞得進一頭活豬仔或4個大麵包的那種大拎包。電車每過一站,窗外每掠過一家商店,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的思想就愈來愈被有關家庭和家務的事所控制。這一切都壓在她的身上,而且只能由她承擔,因為能指望男人幹什麼家務呢?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是這樣的,有一次她去莫斯科開會,他們整整一個星期連碗也沒有洗過:倒不是故意留給她洗,而是認為這種周而複始老是重複的工作毫無意義。

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還有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了,並且有了一個小孩,可她跟沒有丈夫差不多,因為正在閙離婚。一天來這時才第一次想起自己的女兒,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並未感到高興。

今天是星期五。這個星期天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一定得大規模地洗一次衣服,因為積下的太多了。這就是說,下一周前半期的菜無論如何要在星期六晚上做好(她每週做兩次菜)。而今天晚上就得把要洗的衣服泡上,不管多晚睡覺。

這會兒,也只有這會兒,儘管已經晚了,還得去一趟中心市場,那裡到了晚上也能買到東西。

她在需要換乘另一路電車的地方下了車,但她向鄰近的食品店櫥窗看了一眼,決定進去看看。肉食部空空如也,售貨員也走了。魚類櫃檯那裡沒什麼可買,只有小鮮魚、咸比目魚和魚罐頭。她從五光十色的金字塔式的一排排瓶酒和褐色的(跟香腸的顏色几乎完全一樣)圓滾滾的乾酪眼前走過,想在雜品櫃檯那裡買兩瓶葵花子油(在這之前只有棉籽油)和一袋壓縮大麥片。

於是她穿過安靜的店堂,在收款處付了錢,回到雜品櫃檯來取貨。

可是正當她站在兩個人後面等候取貨的時候,商店裡突然起了一陣閙嚷嚷的聲音,人們從街上蜂擁而至,都在熟食櫃檯和收款處排隊。柳德米拉·阿法納西耶夫娜哆嗦了一下,不等雜品櫃檯把東西給她,就急急忙忙也去排隊,在售貨處和付款處各占了位置。在彎曲的有機玻璃櫃檯裏邊還什麼東西也沒有,不過緊緊挨在一起的排隊婦女肯定地說,將有火腿香腸出售,每人可買一公斤。

她的運氣不錯,稍晚一點再排第二次隊也許還來得及。

第八章 人們靠什麼活着

葉夫列姆·波杜耶夫要不是脖子被癌腫包圍,還是個年富力強的男子漢。論年紀,他還不滿半百;肩膀結實,兩腿有力,頭腦健全。與其說他像一匹結實的馬,不如說他更像一頭耐勞的駱駝,幹完8小時的活還能像頭一班一樣再幹8小時。年輕時他在卡馬河上習慣于搬運六普特重麻包,當年的那種力氣至今也沒減多少,即使現在,需要跟工人們一起把混凝土攪拌機推到高台上去的時候,他也從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