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西方哲學史    P 76


作者:羅素
頁數:76 / 341
類別:西洋哲學

 

西方哲學史

作者:羅素
第76,共341。
我說過亞里士多德並不是宗教品質很深厚的,不過這話只有部分的真確。我們也許可以多少是很隨便地把他的宗教這一面解說如下:

神作為純粹思想、幸福、完全的自我實現,是永恆存在的,並沒有任何未曾實現的目的。反之,感覺世界則是不完美的,但它有生命、慾念、屬於不完美那類的思想以及熱望。一切生物都在多少不同的程度上察覺到神,並且是被對神的敬愛所推動而行動着的。這樣,神就是一切活動的目的因。變化就在於賦予質料以形式,但當其涉及到可感覺的事物時,則始終有一種質料作為下層基礎。惟有神才只包涵着形式而沒有質料。世界就在不斷地朝着更大程度的形式而演進,並且這樣就日愈變得更近似於神。但是這一過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質料並不能全然被消滅。這是一種進步與演化的宗教,因為神的靜態的完美僅只是通過有限的存在對於神所懷的愛而在推動着世界的。柏拉圖是數學的,而亞里士多德則是生物學的;這就說明了他們兩人宗教的不同。



  
然而這樣便會是對亞里士多德的宗教的一種片面的見解了;其實,亞里士多德還具有着希臘人那種對靜態的完美的愛好,以及希臘人的那種偏愛靜觀而不愛行動。他的靈魂學說就表明了他的哲學的這一面。


  

亞里士多德究竟有沒有以任何形式教導過靈魂不朽說,這在註釋者們之間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阿威羅伊認為亞里士多德不曾教導過;而阿威羅伊在基督教國家裡是有許多追隨者的,其中最極端的就被人叫作伊壁鳩魯派,但丁發見這些人都在地獄裡。事實上,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是複雜的,很容易被誤解。在他的《論靈魂》一書裡,他把靈魂看成是與身體結合在一片的,並且嘲笑了畢達哥拉斯派的輪迴學說(407b)。似乎靈魂是隨身體而消滅的:「因此無可懷疑,靈魂與它的身體是不可分的」(413a);但是他隨即又補充說道:「或者,無論如何,靈魂的某些部分是如此的」。身體與靈魂的關係即質料與形式的關係:「靈魂必定是在一個物體的形式的內部就潛存着生命的那種意義上的一種實質。但是實質是現實,因而靈魂就是具有上述特徵的身體的現實」(412a)。靈魂「是與事物本質的規定公式相符合的那種意義上的實質。這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具有上述規定的特性(按指具有生命)的身體的‘本質的東西’」(412b)。「靈魂是一個潛存着生命的自然體的第一級的現實。上述的這種自然體便是一個有機組織的身體」(412a)。如果問靈魂和身體究竟是不是一個,那就象問蠟和以模型鑄出來的蠟的形象是不是一個,是同樣地沒有意義了(412b)。自我滋養是植物所具有的唯一的精神能力(412a)。靈魂是身體的目的因(414a)。

在這部書裡,亞里士多德區別了「靈魂」與「心靈」,把心靈提得比靈魂更高,更不受身體的束縛。談過了靈魂與身體的關係之後,他說道:「心靈的情況是不同的;它似乎是植于靈魂之內的一種獨立的實質,並且是不可能被毀滅的」「(408b)。又說:“我們還沒有關於心靈或者思維能力的證據;它似乎是一種大不相同的靈魂,有如永恆的東西之不同於可消逝的東西那樣;唯有它才能孤立存在於其他一切的精神能力之外。由於以上所述顯然可見(儘管有些相反的說法),靈魂的其他一切部分都是不能單獨存在的」(413b)。心靈是我們的一部分,它能理解數學與哲學;它的對象是沒有時間性的,所以它本身也就被看成是沒有時間性的。靈魂是推動身體並知覺可感覺的對象的東西;它以自我滋養、感覺、思維與動力為其特徵(413b);但是心靈則具有更高的思維功能,它與身體或感覺無關。因此心靈就可以是不朽的,雖說靈魂的其他部分都是不能不朽的。

要瞭解亞里士多德的靈魂學說,就必須記得靈魂是身體的「形式」,而空間的形狀則只是「形式」的一種。那末靈魂與形狀之間的共同之點又是什麼呢?我以為共同之點就是兩者都把統一性賦給了某一定量的質料。一塊大理石裡面後來將要變為一座雕像的那一部分,現在還不曾與大理石的其他部分區分開來;它現在還不是一件「東西」,並且也沒有任何的統一性。但是在雕刻家塑造了這座雕像之後,它就有了由它的形狀而得到的統一性。靈魂最本質的特徵——靈魂就是以此而成為身體的「形式」的——就是它使身體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並且作為一個統一體而有其目的。一個單獨的器官所具有的目的是在它的自身之外的;例如眼睛在孤立時就不能看。所以有許多事情,儘管當以一個作為整體的動物或植物為其主體時,是可以那麼說的;但是對於它的任何一部分可就不能也那麼說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有機組織或者說形式才能賦予實質性。凡是賦予植物或動物以實質性的,亞里士多德便稱之為「靈魂」。但是「心靈」卻是另一種不同的東西,與身體的聯繫也不那麼密切;也許它是靈魂的一部分,但是它卻只為很少數的一小部分生物所具有(415c)。作為思辨過程的心靈並不能成為運動的原因,因為它永遠不會想到一切實際的東西,也永遠不會說應該避免什麼或者應該追求什麼(4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