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西方哲學史    P 204


作者:羅素
頁數:204 / 341
類別:西洋哲學

 

西方哲學史

作者:羅素
第204,共341。
蠻族的觀念與實踐的流入和新柏拉圖派哲學中的某些希臘因素綜合在一起了。在奧爾弗斯教,畢達哥拉斯主義,和柏拉圖的某些部分著作中,希臘人發展了一些容易與東方觀點相結合的觀點。也許,這些觀點正是在很久以前假借于東方的。異教哲學的發展到普羅提諾和蒲爾斐利時就終止了。

這些人的思想雖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若不大加改造,卻不足以興起一種盛行于世的大眾宗教。他們的哲學很難,無法為一般人所瞭解;他們的救世法對於一般大眾也是過于偏重理智的。他們的保守思想促使他們維護希臘的傳統宗教,但為了減輕其中的不道德因素,並與他們的哲學一神主義相調和,他們只好作出寓意的解釋。希臘宗教終因無法和東方的諸教儀和諸神學相抗衡,而且趨于衰亡。預言家變得默然無聲了,而祭司們又從未形成過一個強而有力的特殊階層。因而復興希臘宗教的企圖帶上了一種擬古主義的性格,而這種性格更賦予該企圖以一定程度的懦怯性與衒學性,這在皇帝朱利安身上表現得特別顯著。早在公元三世紀,人們已能預見某種亞洲宗教會要征服羅馬世界,不過在那時還並存着一些競爭的宗教,看來它們也都好象有獲勝的機會。



  
基督教集結了各個方面的有力因素。它從猶太人那裡接受了一本聖經,和一種認為其他所有宗教都是虛妄而邪惡的教義;但它卻拋棄了猶太人的種族排他性和摩西律法中的種種不便。以後的猶太教已學着相信了死後的世界,但基督徒卻給天堂,地獄,以及進入天堂和逃避地獄的方法,賦予一種新的確實性。復活節結合了猶太人的踰越節和異教徒對於復活之神的祭典。波斯人的二元論也被吸取了,但基督徒對其善原則的最終全能卻給以更加堅定的確信,同時並附加了異教徒是撒旦的門徒這樣一項確信。起初基督徒在哲學上和在儀式上並非其對手的匹敵。但這些缺陷卻逐步獲得了改善。


  

最初,哲學在半基督教的奈斯脫流斯教派中比在正統教派中更為進步;但自從歐利根以來,基督徒卻藉著修改新柏拉圖主義發展了一種適用的哲學。初期基督徒間的儀式還是個不很明確的東西,但不管怎樣,到了聖安布洛斯時代時它已經給人以很深刻的印象了。祭司的權能和其特殊地位本取法于東方,但藉著統治方法而逐漸有所加強,在教會內部,這是多虧羅馬帝國的實踐的。舊約全書,神秘的諸宗教,希臘哲學,和羅馬行政方法都混合于天主教教會之內,它們結合在一起從而賦予教會一種以前任何社會組織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力量。

西方教會,象古羅馬一樣,發展雖然比較緩慢,卻由一種共和制變成一種君主制。我們已看到教皇權柄成長的各個階段,從大格雷高裡,歷經尼古拉一世,格雷高裡七世,和尹諾森三世,直到霍恩施陶芬皇朝在規勒夫派和基伯林派戰爭中的最後敗績。與此同時,一向是奧古斯丁主義的,因而主要是柏拉圖主義的,基督教哲學也由於同君士坦丁堡和回教徒的接觸增加了新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十三世紀時几乎已全部被西方所知曉,而且由於阿勒貝爾圖斯‧馬革努斯和托馬斯‧阿奎那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在學者的腦海裡成了僅次於聖經和教會的最高權威。直到今日,在天主教哲學家中,他仍然保持着這個地位。從基督教觀點來看,我不能不認為:以亞里士多德來代替柏拉圖和聖奧古斯丁是一項錯誤。從氣質方面來講柏拉圖比亞里士多德更富於宗教性。而基督教神學從開始以來就適應于柏拉圖主義。柏拉圖教導說:

知識不是知覺,而是一種回憶的幻覺;亞里士多德更多的是個經驗主義者,聖托馬斯,儘管不出於他的本意,卻鋪平了從柏拉圖主義的迷夢轉入科學觀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