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紅字    P 1


作者:霍桑
頁數:1 / 70
類別:世界名著

 

紅字

作者:霍桑
第1,共70。
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I Hawthorne,18041864)出生於新英格蘭一名門望族,他家世代都是虔誠的加爾文教信徒。他的兩代先祖曾是馬薩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權力機構中的要人,參與過一六九二年薩菜姆驅巫案及其後的迫害教友派的活動。霍桑一家後來以航海為業,從事東印度地區的貿易,到他父親這一代,家境已經大不如前。小納撒尼爾四歲時,做船長的父親使病死在外,全靠才貌雙全的母親把他和兩個姐妹撫養成人。家庭和社會環境中濃重的加爾文教氣氛,深深地影響了霍桑,使他自幼性格陰鬱,耽于思考;而祖先在追害異端中的那種狂熱,測使他產生了負罪感,以致人大學後在自己的姓氏中加了一個「W」.表示有別于祖先。從他十二歲以來的日記判斷,他在觀察及寫作上,都是早熟的。
霍桑十四歲時,到祖父的莊園土住了一年。那附近有個色巴果湖,霍桑經常到那裡打獵、釣魚、讀書,充分領略自然風光。據他晚年回憶,他的一生以這段時間最為自由愉快,而他的孤癖個性和詩人氣質。也是在這裡形成的。
霍桑在波多因大學讀書時,深為同學所推重。他在這裡結識了後來成為著名詩人的朗費羅,當了總統的皮爾斯和投身海軍的布里奇。這幾位學友都對他後來的生活和創作產生過影響。
一八二五年霍桑大學畢業後,回到薩菜姆故居一住就是十二年,把時間全都用在了思考.讀書和寫作上。由於不滿意自己的作品,他最初的幾篇短篇小說都是匿名發表的,他甚至還焚燬了一些原稿。經過長時間的磨煉,霍桑終於在一八三七年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重講一遍的故事》,從此以善於寫短篇小說而著稱。


  
一八四二年婚後,霍桑便遷到康考德居住。這裡不但是愛默生的家鄉,而且是梭羅「返回自然」的基地,堪稱是那一代超驗主義文人苔革的大本營。可想而知,霍桑後半生多在此地居留,與那裡的哲學和文學氛圍大有關係。


  
正是翟桑的身世和經歷,形成了他的複雜的世界規和獨特的創作思想及手法。
《紅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八五O年該書問世後,霍桑一舉成名,成為當時公認的最重要的作家。
《紅字》故事的背景,是一六五O年前後的波士頓,當時的居民是一六二O至一六三O年間來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們都是在英格蘭故土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著創建人間樂土的理想來新大陸的請教(即加爾文教)徒,史稱「朝聖的教父」。清教徒在英國最初是反抗羅馬教皇專制、反對社會腐敗風氣的,他們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絶慾望;後來卻發展到極端,不但迫害異端。甚至連婦女在街上微笑都要處以監禁,兒童嬉戲也要加以鞭打。
霍桑熟諳新英格蘭的歷史,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寫的這類故事。讀者在《紅字》中所看到的情節和人物,在他的一些短篇中都可見端倪。少《教長的面紗》中牧師和少女的隱情,《思狄柯特與紅十字》中胸佩紅字示眾的美婦,《年輕小伙子布朗》中人們倔偷到黑暗的森林裡與魔鬼密約,《拉伯西尼醫生的女兒》(故事假托在意大利)中那位學識淵博、醫術精湛但滅絶人性的醫生,等等。作者大概為了說明《紅字》故事有根有據,居然在正文前面難脫流俗地寫了一個楔子。這個楔子在英文原文各版本中都有,約三萬七千餘漢字,名為《海關》,主要是敘述作者在一八四六至一八四九年間任海關督察時的一些較事,文筆幽默流暢。因與本書關係不大,放各中譯本均略去不譯;但其中有一部分涉及本書的源起,或許讀者會感興趣,現摘譯如下:
一個雨天,我闊來無密,卻有幸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兩。我在圈閲堆在角落裡的廢棄文獻時,我的注意力披一個神秘的包裹所吸引。那包裹是一塊紅色細布所做,已經磨損褪色,上面依稀尚有眾綫刺繡的浪跡,侗己朽得不見原樣,看不出光澤了。顯而易見,那是極其美妙的引線活,那種針港手藝現在已經失傳。仔細湃認,便可看出這塊猩紅的破布片呈字母「A」測。精確量米,每個筆劃險好是三又四分之……英吋長。毫無疑問,原先是用作衣裙上的裝飾品的;至于當年怎樣佩戴,或長表示什麼等級、效件和薄嚴,我卻無從猜測。但它卻奇怪地引起我的興趣,使我目不轉睛地盯視不已。誠然,其中必有深意,頗值琢磨。
我邊看邊思,或許這字母是白人設計出來飾在身上以引起印第實人注目的,便拿起在胸前一試。當時找似乎感到——讀者盡可以發笑,但務必不要懷疑我的話——既下完全是又几乎就是肉體上的一陣燒灼,似乎那字母不是紅布做的,而是一塊滾燙的烙鐵。我一驚之下便不自主地鬆手把它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