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一    P 277


作者:李昉
頁數:277 / 334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一

作者:李昉
第277,共334。
唐代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縣姓崔人家的婢女名叫妙女,年約十三四歲。晚上在院子裡打水,忽然看到一個和尚,這個和尚用錫杖一連打了她三下。妙女驚恐而倒,就說心痛,不一會兒就昏迷過去了,針灸也沒有辦法使她產生知覺。過了幾天略強些,又上吐下瀉不止。等到病癒以後,妙女就不再吃飯了,吃了就嘔吐,只吃蜀葵花和鹽茶。不久她清瘦開朗,臉色鮮艷美麗,才說起剛昏迷的時候,看見一個人領着她乘着白霧到了一個地方,那裡宮殿很整齊,完全像釋門西方部。其中的天仙,大多是妙女的族人。妙女說自己本來是提頭賴吒天王的小女兒,因為泄露了天門裡的事,所以把她貶降到人間,已經兩次投生了。賴吒王姓韋名寬,級別高,號稱上尊。夫人姓李號善倫。東王公是他的叔叔,名叫括,是老八。妙女自稱小娘,說她的父親與親族一同到人世周游來尋找她,如今在這裡才把她找到。先前看到的那個和尚,打她的腰上是想讓妙女吐瀉腹中污穢的俗氣,然後能夠升天。天上的住處華麗繁盛,各有姻親和奴婢,與人間沒有什麼不同。她所使用的奴僕名叫群角,婢女名叫金霄、偏條和鳳樓。她前世生有一個兒子,名叫遙,見到了互相依然認識。昨天來的時候,在金橋上與兒子告別,賦了詩,只記得兩句:「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有時她自己吟詠,悲傷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這樣五六天她就病倒了,敘說前世的事。有一天,她忽然說上尊與她母親同諸天仙以及仆隷等人,全來參見感謝妙女的主人。就附妙女之體說:「小女愚昧,落在人間,蒙你們照顧,無限慚愧。」崔家之人開始時很驚慌,過了很久,才跟他們回答。仙人們都依憑妙女之口敘說,又說:「暫借小女子之宅,與世人言語。」那位上尊的話語,就是男人的聲音氣概;善倫阿母說話,就是女人的聲音,他們的語音各有變化。如此或來或往,漸漸時間長了,仙人們和崔家的人融洽交談開玩笑,全像平常人一樣。仙人每次到來就香氣滿室,有時有酒氣,有時有蓮花香氣。後來妙女恢復本來的狀態,和過去一樣,忽然有一天,妙女吟唱起來,這時天氣晴朗,空中忽然有像蓆子那麼大的一片雲彩,徘徊在她家上空。不一會兒,雲中傳來了吹笙的聲音,聲調清晰而有節奏,崔家全家人都仰面傾聽,精神很憾慨。妙女呼喚大郎再唱,那歌聲變得更響亮了。妙女也唱歌,神色自若,音韻奇妙清晰流暢得無法說出。又一曲名叫《桑柳條》。又說她母親剛纔在雲中。如此一整天才散去。過了十來天,妙女忽然說:「崔氏家中兩個人將要有腫疾,我替他們患病。」幾天後,妙女果然在背上和肋下各患一腫塊,都像杯口那麼大,痛楚異常。幾天過去了,她的女主人看她這般痛苦,讓她請求免除此疫。妙女就迷迷糊糊地躺着,忽然告訴讓人添香,在鐘樓上招呼天仙懺念,其聲音清晰響亮,完全與西方相應。這樣過了一陣子,妙女清醒了,腫塊也消除了,不一會兒恢復到平時那樣。後來,有一個婢女突然得病很嚴重,妙女說:「我為你告大郎請求救兵。」妙女就像睡着了的樣子,不一會兒醒過來,說救兵已經到了,趕快令人灑掃,添香靜室。就起身支派分配兵馬,分配幾個人到某處檢查,幾個人在病人身上捆綁邪鬼,那個婢女就病癒如故了。她說看到兵馬的形象,象壁畫上的神王,頭上戴着胡人的帽子,全都戴着金玉製成的花首飾。崔家的小女孩也見到了,很久才消失。大將軍姓許名光,小將叫陳萬,常喊他們供驅使,部屬很多,來往如風雨的聲音。又過十多天的時候,妙女忽然說織女的女兒要出嫁了,必須去看看她。又睡下,醒來說:「天上的婚嫁禮儀全如人間一般。」妙女說女子名叫垂陵子,嫁給薛家,事情很多不能全部記下。崔家曾讓妙女繡花,她忽然說要暫時離去,請她的婢女鳳樓代替她刺繡。如此不過日,就現出鳳樓的姿容,精神也不同,而綉工巧妙,速度超過平時一倍,又不跟人言語,時時低着頭微笑。過了很久,妙女說她回來了,就恢復了本來的樣子,沒有鳳樓的姿態了。她說大郎要和僧伽和尚來看望娘子,就打掃屋子添上香,煎茶等着他們。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向主人傳語問訊。妙女忽然笑着說:「大郎為什麼跟上人摔跤?」這時全家人都聽到床上踢踏的聲音很大,很久,他們才離去。妙女有時說到西方飲酒去,回來就吐酒,整天醉臥。有一天晚上,妙女說要領着娘子的一個魂和小娘子的一個魂遊樂去,讓她們與善倫友好談笑。這天晚上,娘子等人一同做夢到一個地方,與眾人遊樂。妙女到天亮時就問娘子夢中事,結果一件一件全相同。如此一個多月後,妙女絶食了。有一天,忽然悲傷嗚嚥著說:「大郎、阿母喚我回去。」她很悲慼,苦苦說明在人間久了,留戀仰慕娘子,不忍離去。如此數日,她一直流淚哭泣。又說:「不該與世人來往,你的意思要我一定住下去,這事該怎麼辦呢?」她就向空中辭別,言詞很鄭重。從此以後,妙女漸漸沒有言語了。她告訴娘子說:「我留戀你不離去,既然在人間,還得飲食,只請給我一件紅衫子穿,再給我瀉藥。」娘子按照她所說的給了她,妙女就逐漸能夠吃飯飲水,雖然有時說起未來的事,也都不靈驗了。其中有很多細節,不能全部記錄了。崔家所紀此事的情形全都如此,不知那個婢女後來又怎樣了。

吳清妻



  
唐元和十二年,虢州湖城小裡正吳清,妻楊氏,號監真。居天仙鄉車谷村。因頭疼,乃不食。自春及夏,每靜坐入定,皆數日。村鄰等就看,三度見,得藥共二十一丸,以水下;玉液漿兩碗,令煎茶飲。四月十五日夜,更焚香端坐,忽不見。十七日,縣令自焚香祝請。其夜四更,牛驢驚,見牆上棘中衫子;逡巡,牛屋上見楊氏裸坐,衣服在前,肌肉極冷。扶至院,與村舍焚香聲磬,至辰時方醒。稱十四日午時,見仙鶴語云:「洗頭。」十五日沐浴,五更,有女冠二人並鶴(鶴原作龍,據明抄本改)駕五色雲來,乃乘鶴去。到仙方台,見道士云:「華山有同行伴五人,煎茶湯相待。」汴州姓呂,名德真;同州姓張,名仙真;益州姓馬,名辨真;宋州姓王,名信真。又到海東山頭樹木多處,及吐番界山上,五人皆相隨。卻至仙方台,見仙骨,有尊師云:「此楊家三代仙骨。」令禮拜。卻請歸云:「有父在年老。」遂還。有一女冠乘鶴送來。云:「得受仙詩一首,又詩四。」並書於後云:「道啟真心覺漸清,天教絶粒應精誠。雲外仙歌笙管合,花間風引步虛聲。」其二曰:「心清境靜聞妙香,憶昔期(心清等十字原闕,據黃本補)君隱處當。一星蓮花山頭飯,黃精仙人掌上經。」其三曰:「飛鳥莫到人莫攀,一隱十年不下山。袖中短書誰為達?華山道士賣藥還。」其四曰:「日落焚香坐醮(醮原作醒,據明抄本改)壇,庭花露濕漸更闌。淨水仙童調玉液,春霄羽客化金丹。」其五曰:「攝念精思引彩霞,焚香虛室對煙花。道合雲霄游紫府,湛然真境瑞皇家。」(出《逸史》)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