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446


作者:李昉
頁數:446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二

作者:李昉
第446,共471。
周朝,東海上,有一勇士叫甾丘,以勇敢名聞天下。路經一神泉,他命令飲馬。僕人說:「在這飲馬,馬必然死。」丘說,你就按我說的飲吧。飲後,他的馬果然死了。丘便脫衣拔劍,跳入泉中。三天三夜,殺死了二蛟一龍後出來了。隨後,雷神用雷電擊打他,十天十夜,打瞎了他的左眼。要離知道了去看他,丘出去送喪去了。要離在墓旁見到了丘,說:「雷神打你,十天十夜,打瞎了你的左眼,報天上的怨不過日,報人間的怨不過時,你至今不報仇,為什麼?」要離斥責了丘後走了。來送葬的人都很憤怒不平。要離回去後,對人說:「甾丘是天下的勇士,今天,我在眾人面前污辱了他,他必然來殺我。」到了晚上,他不閉門,睡覺時不關窗。丘在半夜時果然來了,拔劍按在要離脖子上說,你有三條死罪,在眾人之中污辱我,這是第一條;晚不閉門,這是第二條;睡覺不關窗,這是第三條。要離說,你等我說完後再殺我。你來而不拜,這是第一件不正派的事;拔劍不刺,這是第二件;先出劍後說話,這是第三件。你要能殺死我,最好用毒藥毒死。丘收劍而去,說:「嘿,天下不服我的,唯有他呀!」

朱遵



  
漢朱遵仕郡功曹。公孫述僭號,遵擁郡人不伏。述攻之,乃以兵拒述。埋車絆馬而戰死。光武追贈輔漢將軍,吳漢表為置祠。一曰。遵失首,退至此地,絆馬訖,以手摸頭,始知失首。於是土人感而義之,乃為置祠,號為健兒廟。後改勇士祠。(出《新津縣圖經》)

【譯文】

漢時,朱遵任郡功曹(官名)。公孫述自立為王,朱遵號召郡內的人都不服從公孫述。公孫述派兵攻打朱遵,朱遵也領兵抵抗公孫述。戰鬥中,朱遵的車毀、馬死,最後他也戰死了。漢光武帝劉秀追贈他為輔漢將軍。吳漢上表請求為朱遵建祠堂。有人曾說,朱遵掉了頭,退到這裡,馬被絆倒,他用手摸頭,才知頭沒了。於是,當地人被他勇敢的行為所感召,為他建了祠堂,名為健兒廟,後改勇士祠。

趙雲

蜀趙雲,字子龍,身長八尺,姿容雄偉。居劉備前鋒,為曹公所圍,乃大開門,偃旗鼓。曹公引去,疑有伏兵。雲于後射之,公軍大駭,死者甚多。備明日自來,視昨日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出《趙雲別傳》)

【譯文】

蜀國趙雲,字子龍,身高八尺,雄健魁偉,任劉備前鋒。一次被曹操包圍,他卻大開城門,息鼓匿旗,曹操懷疑有伏兵,便退去了。趙雲指揮在後邊射箭,曹兵很害怕,死者很多。第二天,劉備來了,看到昨天的戰場,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哪!」


  

呂蒙

吳呂蒙隨姊夫鄧當擊賊,時年十六,呵叱而前,當不能禁。歸言于母曰:「貧賤難可居,設有功,富貴可致。」又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果就成大名。(出《獨異志》)

【譯文】

吳國人呂蒙,隨姐夫鄧當打賊兵,當時十六歲。他吶喊衝殺,鄧當都攔不住他。回來後對母親說,貧賤的日子難過,假如我立了功,就能過上富貴的日子。他又說,不入虎穴,怎能得到虎子。後來,果然成了大名。

魏任城王

魏任城王章,武帝子也。少而剛毅,學陰陽緯候之術,誦六韜洪範之書數千言。武帝謀伐吳,問章,取其利師之決。王善左右射,好擊劍,百步中于懸發。樂聞國獻彪虎,文如錦斑,以鐵為欄。驍勇之徒,莫放輕視。章曳虎尾以繞臂,虎弭無聲矣。莫不伏其神勇。時南越獻白象子,在帝前,手頓其鼻,象伏不動。文帝鑄萬鈞鐘置崇華殿前,欲徙之,力士百人,引之不動,章乃負之而趨,四方聞其神勇,皆寢兵自固。帝曰:「以王權武吞併吳蜀,如鴟銜腐鼠耳。」章薨,如漢東平王葬禮。及喪出,空中聞數百人泣聲。送喪者皆言,昔亂軍傷殺者皆無槨,王之仁惠,收其朽骨。死者歡于九土,精靈知其懷感。故人美王之德。國史撰《任城舊事》二卷。至東晉初,藏於密閣。(出《拾遺錄》)

【譯文】

魏國任城王曹章,是魏武帝曹操的兒子。年輕剛毅,既學過陰陽占卜之術,又讀過很多文韜武略的書。魏武帝想攻打吳國時咨問曹章,聽取一些有利於用兵的策略。曹章善左右射箭,好擊劍,百步中能射中懸發。樂聞國獻了一隻大虎,身上斑紋很好看,用鐵欄圍着。一般的勇士不敢靠前,曹章卻拽虎尾巴繞在手臂上,虎卻不叫不動,大家都佩服他的勇氣。當時,南越獻了頭白象,在武帝面前,曹章用手敲打象鼻,象便伏地不動。魏文帝曹丕鑄了一口很大很重的鐘,想放在崇華殿前,為了搬運,找了一百多名大力士,沒拉動。曹章背起那鐘走得很快。各國聽說他這樣神勇,都不敢輕舉妄動。文帝說,若是用任城王曹章領兵吞併吳、蜀,就象大鷹叼個死老鼠一樣。曹章死後,以漢時東平王那樣的禮儀殯葬了。在出喪時,聽到空中有數百人哭泣聲,送喪的人都說,從前兵慌馬亂,一些被殺死者都沒有棺材,任城王很仁惠,收了死者的朽骨裝棺殯葬。死者在九泉下很高興,這些精靈為了感激任城王的恩德,在空中哭泣送喪。所以人們都稱讚任城王的美德。國史中有《任城舊事》兩卷,到東晉初年,藏於秘閣。

桓石虔

晉桓石虔有才幹,矯捷絶倫,隨父豁在荊州。于獵圍中,見猛獸被數箭而伏。諸督將素知其勇,戲令拔箭。石虔因急往,拔一箭,猛虎踞躍,石虔亦跳,高於猛獸。復拔一箭而歸。時人有患疾者,謂曰:「桓石虔來」以怖之,病者多愈。(出《獨異志》)

【譯文】

晉時,桓石虔很有才幹,他特別矯健敏捷,隨他父親桓豁在荊州。在一次圍獵中,一猛虎被數箭射中,伏地。督將們平時就知道石虔很勇敢,開玩笑地叫他去拔箭,他急忙去拔了一箭。猛虎跳起來了,他也跳,比老虎跳得還高,他又拔了一隻箭回來。當時,如果有人患病,只要對病人說一聲:「桓石虔來了!」這一嚇,有病的人多半就好了。

楊大眼

後魏楊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少有膽氣,跳走如飛。高祖南伐,李沖典選征官,大眼求焉。沖不許。大眼曰:「尚書不見知,為尚書出一技。」便以繩長三丈,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嘆。沖曰:「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遂用為軍主。稍遷輔國將軍。王肅初歸國也,謂大眼曰:「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今(」今「原作」令「,據明抄本、許刻本、黃刻本改)見,乃不異人眼。」大眼曰:「若旗鼓相望,瞋眸奮發,足使君亡魂喪膽,何必大如車輪?」當代推其驍果,以為張關不過也。(出《談藪》)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