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少年維特的煩惱    P 50


作者:歌德
頁數:50 / 52
類別:世界名著

 

少年維特的煩惱

作者:歌德
第50,共52。
對於《維特》的爭論,實際上還在小說正式面世之前就已開始了。首先讓我們來聽一聽小說所涉及的兩位當事人的反應。1774年小說正式推向市場之前,歌德從印刷廠拿到第一批書之後,立即分別給夏綠蒂和凱斯特納各寄了一本去。歌德在給綠蒂的信中,希望她好好招待一個很像他的朋友——「他的名字叫維特」。綠蒂讀了小說深受感動,勾起了她對往事的甜蜜的回憶,凱斯特納則怒不可遏。他給歌德的信中說,維特像現在這個樣子,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並責備歌德沒有良心,肆意糟蹋了「那些現實中的人」,歌德「借用了他們性格特徵的人」。

凱斯特納的信歌德難以理解,也使他感到震驚。他給朋友造成了痛苦,使他心裡很不安,就給凱斯特納夫婦寫了一封既是安撫、又是辯解的信,歌德深信,結果將證明凱斯特納的擔心是「過分誇張了」,他認為「小說中事實和虛構的摻和是無害的」。



  
《維特》面世後所引起的轟動是空前的,歌德一舉成了當時文壇上最最耀眼的星星。人們創作了大量詩文和歌曲獻給維特,報刊上發表大量評論文章,人們通信中談得最多的也是這部小說。這時凱斯特納也不得不承認,小說畢竟是小說。幾個月後,1775年初,《維特》的第一個法文譯本出版了,緊接着又出版了多個譯本,一向傲慢的法國人也給予這位盧梭的門徒以熱情的歡迎和衷心的敬意。隨後各種歐洲文字的譯本迅速出現。在戰場上善於呼風喚雨的拿破崙皇帝竟把《維特》讀了七遍之多,遠征埃及途中還帶著這本小說。狂飆突進運動作家對《維特》表示熱烈歡迎。詩人舒巴特讀了《維特》「心都溶化了,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淚水滴滴嗒嗒直流」,他勸讀者「自己買一本《維特》來讀,並要用心來讀」!他自己「寧肯終生窮困,一輩子睡乾草,飲清水,吃樹根,也要來體驗一下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海因澤和克勞迪烏斯對此也有同感,倫茨、克林格、瓦格納、畢爾格等作家也熱情地對小說加以讚揚。席勒深刻地分析了維特的悲劇,他說:「一個人物以熱烈的感情擁抱一個理想,並且逃避現實,以便追求非現實的無限;他不斷地在他身外尋求他永遠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所破壞的東西;他覺得他自己的夢想才是唯一現實的東西,他自己的經驗無非是永久的束縛;他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束縛,應當把它粉碎,以便深入絶對的現實。」席勒接着寫道:


  

有趣味的是看到,凡是滋養感傷性格的東西是以怎樣愉快的本能聚集在維特身上:狂熱然而不幸的愛情,對自然美的敏感,宗教的情操,哲學沉思的精神,最後為了不忘掉任何一點,還有莪相的陰暗、混沌和憂鬱的世界。如果再加上,外部世界在這個苦痛的人看來是怎樣不親切,甚至是怎樣敵對,他周圍的一切事物怎樣聯合起來要把他趕回他的理想世界,那末我們就看不出這樣一個性格有任何可能性從這個圈子裡把自己輓救出來。

威廉·馮·洪堡1789530日給他的未婚妻卡羅琳娜·馮·達赫勒登的信中說,一天晚上他在朋友桌上看到《維特》,一拿起來便放不下手,一口氣讀到天亮。信中他除對小說的內容和思想讚不絕口外,還特別讚揚小說的「語言是如此真實,如此樸實,如此感人,如此讓人着迷」。

啟蒙運動作家,如萊辛、克洛普施托克、維蘭德等文壇宿將一方面讚揚歌德的才能,但由於浸透着狂飆突進精神的《維特》體現了與啟蒙運動不同的世界觀與美學理想,所以啟蒙運動作家對《維特》也多有責難。萊辛于17741026日給約·埃申堡的信中認為,小說應該有個「簡短而冷靜的結束語」,指出讓維特自殺是個「下策」,會對青年人產生有害的影響,並認為最後應加上個短短的尾聲,而是「越寫得憤世嫉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