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漢書    P 51


作者:班固
頁數:51 / 457
類別:歷史

 

漢書

作者:班固
第51,共457。
習俗薄惡,民人抵冒。今漢繼秦之後,雖欲治之,無可奈何。法出而堅生,令下而詐起,一歲之獄以萬千數,如以湯止沸,沸俞甚而無益。闢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勝殘去殺者,失之當更化而不能更化也。
古人有言:『臨淵羡魚,不如歸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而災害日去,福祿日來矣。”是時,上方征討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至宣帝時,琅邪王吉為諫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時,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
其務在於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
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是以詐偽萌生,刑罰無極,質樸日消,恩愛浸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上不納其言,吉以病去。

至成帝時,犍為郡于水濱得古磐十六枚,議者以為善祥。劉向因是說上:“宜興闢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曰,不能具禮。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
刑罰之過,或至死傷。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請定法,削則削,筆則筆,救時務也。
至于禮樂,則曰不敢,是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


  
為其俎豆、管弦之間小不備,因是絶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輕,是舍所重而急所輕也。
且教化,所恃以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今廢所恃而獨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自京師有-逆不順之子孫,至于陷大闢受刑戮者不絶,繇不習五常之道也。
夫承千歲之衰周,繼暴秦之餘敝,民漸漬惡俗,貪饕險-,不閒義理,不示以大化,而獨驅以刑罰,終已不改。故曰:『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初,叔孫通將制定禮儀,見非于齊、魯之士,然卒為漢儒宗,業垂後嗣,斯成法也。”
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議,會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請立闢雍。案行長安城南,營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謚。

及王莽為宰衡,欲耀眾庶,遂興闢雍,因以篡位,海內畔之。世祖受命中興,撥亂反正,改定京師于土中。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乃營立明堂、闢雍。顯宗即位,躬行其禮,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養三老、五更于闢雍,威儀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禮樂未具,群下無所誦說,而庠序尚未設之故也。
孔子曰:「闢如為山,未成一匱,止,吾止也。」
今叔孫通所撰禮儀,與律令同錄,臧於理官,法家又復不傳。漢典寢而不著,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沒之後,河間獻王采禮樂古事,稍稍增輯,至五百餘篇。今學者不能昭見,但推士禮以及天子,說義又頗謬異,故君臣長幼交接之道浸以不章。

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以纖微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闡諧-易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奮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正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和順之音作,而民慈愛;流闢邪散之音作,而民瀅亂。先王恥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儀,合生氣之和,異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交于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也,不使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王者未作樂之時,因先王之樂以教化百姓,說樂其俗,然後改作,以章功德。《易》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昔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湯作《B324》,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
《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B324》言救民也。
《夏》,大承二帝也。
《招》,繼堯也。
《大章》,章之也。
《五英》,英茂也。
《六莖》,及根莖也。
《咸池》,備矣。自夏以往,其流不可聞已,殷《頌》猶有存者。周《詩》既備,而其器用張陳,《周官》具焉。典者自卿大夫、師瞽以下,皆選有道德之人,朝夕習業,以教國子。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學歌九德,誦六詩,習六舞,五聲、八音之和。故帝舜命夔曰:「女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敖。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此之謂也。
又以外賞諸侯德盛而教尊者。其威儀足以充目,音聲足以動耳,詩語足以感心,故聞其音而德和,省其詩而志正,論其數而法立。是以薦之郊廟則鬼神饗,作之朝廷則群臣和,立之學官則萬民協。聽者無不虛己竦神,說而承流,是以海內遍知上德,被服其風,光輝日新,化上遷善,而不知所以然,至于萬物不夭,天地順而嘉應降。故《詩》曰:「鐘鼓——,磐管鏘鏘,降福穰穰。」《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鳥獸且猶感應,而況於人乎?況于鬼神乎?故樂者,聖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萬民,成性類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