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18


作者:司馬遷
頁數:18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18,共824。
(1)有扈氏:古部族名,在今陝西省戶縣。 (2)《甘誓》:《尚書》篇名。記載的是啟與有扈氏在甘地作戰前的誓辭。 (3)六卿:天子有六軍,其首領都是卿,所以叫六卿。 申:告誡。 (4)六事之人:指六卿。 (5)威侮:輕蔑。威,王引之以為「滅」之誤,「滅」通「蔑」。 (據《尚書易解》引)五行:大約是指「五常」,即仁、義、禮、智、集。 (6)怠棄;不重視。棄,忽忘。三正:《集解》引鄭玄曰:「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7)剿絕:消滅,滅絕。命:天命,命運。 (8)左:指車左,為戰車上的射手。 (9)右:指車右,掌管刺殺。 十共命:即接受命令,遵從命令。 (11)御:馭者,馭手。非其馬之政:等於說「非正其馬」,意思是不能使車馬整齊。政,同「正」。《尚書·甘誓》作「正」。 (12)祖:這裡指宗廟裡的神主。《集解》引孔安國曰:「天子親征,必載遷廟之祖主行。有功即賞祖之前,示不專也。」(13)僇(lu,戮):通「戮」,殺。社:這裡指社主。《集解》引孔安國曰:「又載社主,謂之社事。奔北,別僇之社主前。」 (14)帑(nu,奴):通:「奴」,收為奴婢。
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1),昆弟五人(2),須於洛汭(3),作《五子之歌》(4)。
(1)失國:《集解》引孔安國曰:「盤於游回,不恤民事,為羿所逐,不得反國。」 (2)昆弟:兄弟。 (3)須:等待。 (4)《五子之歌》:《集解》引孔安國曰:「太康五弟與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今存偽古文《尚書》中有《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1),廢時亂日(2)。胤往征之,作《胤征》(3)。


  
(1)羲、和: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時之官。參見《五帝本紀》。湎:沉湎於酒。淫:過分。 (2)廢時亂日:弄錯了歲之四時、日之甲乙。 (3)《胤征》:《尚書》篇名。偽古文《尚書》有此篇。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1)。帝少康崩,子帝予立(2)。帝予崩,子帝槐立(3)。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洩立。帝洩崩,子帝不降立(4)。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5),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6)。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7),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8),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後(9)。夏後使求,懼而遷去十。
(1)少康立:據《索隱》、《正義》考證,帝相至少康中間經后羿代夏政,寒浞(zhuo,濁)殺后羿代夏,此紀未記,是司馬遷的疏略。 (2)帝予:《索隱》:「音佇,《系(世)本》有「季佇」,《左傳》、《國語》有《「杼」。 (3)帝槐:《索隱》:「音回《系(世)本》作『帝芬』」。 (4)帝不降:《索隱》云:「《系(世)本》作帝降。」 (5)好方鬼神:迷信鬼神。《會注考證》曰:「方」字疑衍。 (6)畔:通「叛」。 (7)食(si,寺):餵養。 (8)擾龍:馴龍。擾,柔順,這裡是使柔順的意思。 (9)食(si,寺):給吃。 十遷去:指遷往魯縣。按:劉累馴龍事采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譯文參照《左傳》所記譯出。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發立。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1)。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台(2),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3)。桀謂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湯乃踐天子位(4),代夏朝天下(5)。湯封夏之後,至周封於杞也。
(1)「帝發崩」三句:《索隱》:「桀,名也。按《系(世)本》帝皋生發及桀。」又《集解》:「《謚法》:『賊人多殺曰桀。』」 (2)夏台:夏時監獄名,據說當時稱為「均台」。 (3)放:放逐,流放。 (4)踐:踏,登臨。 (5)代夏朝天下:取代夏朝接受天下諸侯朝拜。
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 、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1)。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 江南,計功而崩(2),固葬焉,命曰會稽(3)。會稽者,會計也。


  
(1)《夏小正》:《大戴禮記》篇名。 (2)計功:考核功績。計,考察,考核。 (3)會稽的「稽」字也有考察、考核的意思。

回目錄
 
《史記》譯注
殷本紀第三
解惠全 張德萍 譯注
【說明】
殷本來叫做商。商也是一個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約與夏禹同時,被封於商。到公元前17世紀或前16世紀,商族逐漸強大,商湯發動了滅夏戰爭,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於亳,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大約到公元前13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此後,直至商紂滅亡,共二百七十餘年,一般稱之為殷。整個商朝,後來或稱商殷,或稱殷商。
《殷本紀》系統地記載了商朝的歷史,描畫了一幅商部族興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滅亡的宏偉圖卷。
在殷王朝統治的約六百年中,幾經興衰,而成湯的興起,盤庚、武丁的中興,以及紂的滅亡,則是殷朝歷史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幾個最重大的事件。司馬遷飽含熱情地歌頌了成湯、盤庚、武丁等賢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的政治業績;又無情地貶抑了殷紂的剛愎自用、拒諫飾非、荒淫無度、迫害賢良、殘害百姓等等。一個王朝的歷史,歷經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馬遷只抓住這幾個典型關節,潑墨重彩,而其他則一帶而過,使得全篇虛實相映,詳略有當。
在刻劃人物方面,司馬遷抓住了能突現人物個性的幾個典型事例,加以敘述、描寫,既體現了歷史的真實,又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栩栩如生。如:成湯祝網、太甲思過、武丁得說等,就把各位賢君修行德政的寬厚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對於紂的描寫,幾乎完全以敘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羅列史實,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襯,一個暴君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成為一個千古流傳的暴君典型。
【譯文】
殷的始祖是契(xie,謝),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ng,松)氏的女兒,帝嚳(ku,酷)的次妃。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裡去洗澡,看見燕子掉下一隻蛋,簡狄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成人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於是命令契說:「現在老百姓們不相親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係不順,你去擔任司徒,認真地施行五倫教育。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他的兒子昭明繼位。昭明死後,兒子相土繼位。相土死後,兒子昌若繼位。昌若死後,兒子曹圉(y□,語)繼位。曹圉死後,兒子冥繼位。冥死後,兒子振繼位。振死後,兒子微繼位。微死後,兒子報丁繼位。報丁死後,兒子報乙繼位。報乙死後,兒子報丙繼位。報丙死後,兒子主壬繼位。主壬死後,兒子主癸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成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於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