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愛情心理學    P 11


作者:布倫姆
頁數:11 / 21
類別:感情生活

 

愛情心理學

作者:布倫姆
第11,共21。
(1)對親密關係的愛情,又渴慕又害怕,對人容易敏感,特別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拋棄。

(2)較缺乏承受失落(loss)的能力,在事業上或人際上受挫時,特別容易受傷。



  
其他的心理影響包括缺乏自信,擔心自己不夠男(女)性化。而許多才能出眾、父母離婚的女性,竟然因低落的自我形象而「下嫁」 條件比她們差很多的配偶,而她們婚後的生活也相當不理想。此外,她發現離婚子女也較缺乏成就動機,有較高的酗酒、吸毒與犯罪率, 也有不少人不敢結婚,或婚後不敢生小孩,唯恐將來子女會遭受像自己一樣痛苦的命運。

強留婚姻爭議多?

離婚子女對衝突特別敏感,「心裡怕人」的現象也在其他實證中得到證實。例如,Amato與Keith 兩位學者,對歷年來九十二個有關離婚子女心理適應的研究報告做綜合分析後,發現離婚子女平均在社會與心理的適應上,的確比常人有更多的掙扎。

然而,父母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為子女的緣故而留在婚姻之中,這樣做對子女是否真有好處,至今仍是個充滿爭議的問題。請待下回分解。

前文提及一個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婚姻不幸福的夫妻是否應該為了子女的緣故,勉強自己留在婚姻中?」在上文中我們看到許多實證 (Empirical) 研究,尤其是學術界研究子女離婚適應之泰斗---華勒絲汀 (Wallerstein) 博士,根據三十年的追蹤研究,清楚地指出離婚的確會對子女身心發展帶來影響深遠的傷害。

然而婚姻學界還有另外一些學者,也提出證據,認為離婚並不一定會給子女身心帶來永久性的傷害。例如,哈瑟林頓 (Hetherington) 博士研究了將近二千五百名的離婚子女,雖然她並沒有像華勒絲汀博士那樣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與離婚子女面談,並對每個個案的生活與身 心狀況有那麼深入的瞭解,但哈博士研究樣本的「量」,卻遠遠超過華博士。

兩位研究者的着眼點不太一樣,而她們研究出來的結果也大相逕庭。

哈博士指出,對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的子女而言,父母離婚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永久性的傷害;絶大多數的子女在父母離婚兩年後,都開始慢慢適應。她進而指出,對某些子女而言,與其讓他們留在父母經常衝突、充滿赤焰烽火的家中,還不如讓他們在單親的愛中成長,心理髮展會更健全些。


  

兩害權其輕

以上這些研究,各有其道理,很難說誰對誰錯。我認為另一些知名學者,如Dr. Booth與Dr. Amato歷時十五年,在全美追蹤了四百七十一位個案的研究,可為上述兩派看似矛盾的結果提供不錯的解釋:離婚發生在「高衝突婚姻」(有家庭暴力或爭執白熱化的婚姻)時,對子女可以有「兩害權其輕」的好處。

他們的研究也同時指出,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離婚是「不該離而離」的婚姻,因為這些夫妻並非水火不容,只是彼此厭煩,不再有愛的感覺。

筆者認為,這些「低衝突婚姻」是值得全力輓救的。因為不管夫妻在法律上是否離了婚,他們彼此不和總會對子女將來的婚姻、家庭、與親子關係造成影響,如果父母能為了自己,也為了子女努力去搶救這個婚姻,子女們可以從父母的榜樣學到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生功課: 「婚姻或家庭關係是會碰到困難的,但是隻要雙方有誠心,願意努力學習,困難是可以克服的。」這是父母可以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因為這樣的孩子,好像打過預防針,將來他們在人生碰到親密關係的問題時,免疫力會比較強。

有心維護婚姻,使親密關係「更上層樓」的人,需要對自己目前的婚姻狀況有較客觀,較正確的瞭解。

婚姻溫度計

筆者在從事婚姻治療時,常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我請夫妻為他們的婚姻做評估時,發現兩性之間常有很大的差異。往往當丈夫對婚姻的滿足程度給七分時,妻子只給兩分,似乎男性對婚姻是否有問題比較後知後覺。

因為預防勝於治療,筆者在此提供由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史丹利 (Dr. Stanley) 博士所設計,被公認為簡要有效的一份「婚姻溫度計」,請各位讀者為自己的婚姻或親密關係把把脈。

這份婚姻測量工具共有八題,可以從一分到三分來計算。

「從未」或「極少發生」--(一分)

「偶而發生」--(兩分)

「經常發生」--(三分)

請依據下面八種狀況,自行評分。

* 小小的爭執,突然變成大吵,彼此凶狠對罵,翻出陳年舊帳。

* 伴侶或愛人會批評、輕看我的意見、感覺與需求。

* 我的話語或行為常被伴侶誤認為帶有惡意。

* 有問題須要解決時,我們似乎總站在敵對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