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詳解    P 6


作者:莊子
頁數:6 / 161
類別:中國哲學

 

莊子詳解

作者:莊子
第6,共161。
惠子又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樹幹卻疙裡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現今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的。」莊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覓食或遊樂的小動物。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跳來跳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上下竄越,不曾想到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於獵網之中。再有那斄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天邊的雲;它的本事可大了,不過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這麼大一棵樹,卻擔憂它沒有什麼用處,怎麼不把它栽種在什麼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栽種在無邊無際的曠野裡,悠然自得地徘徊於樹旁,優遊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麼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麼用場,可是哪裡又會有什麼困苦呢?」

齊物論



  
4講: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①,仰天而噓②,荅焉似喪其耦③。顏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⑧。」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問之也⑩?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11),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曰:「敢問其方(12)。」子綦曰:「夫大塊噫氣(13),其名為風,是唯無作(14),作則萬竅怒呺(15),而獨不聞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25)。泠風則小和(26),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27)。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則眾竅是已(29),人簌則比竹是已(30),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誰邪(34)?」

【註釋】

①南郭子綦(q • 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舊說為楚莊王庶出的弟弟,做過楚莊王的司馬;疑為莊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歷史人物。隱:憑倚。機:亦作幾,案几。

②噓:吐氣。

③荅(t • à)焉:亦作「嗒焉」,離形去智的樣子。耦:匹對。莊子認為人是肉體和精神的對立統一體,「耦」在這裡即指與精神相對立的軀體。喪其耦,表示精神超脫軀體達到忘我的境界。

④顏成子游:子綦的學生,姓顏名偃,子游為字,死後謚成,故名顏成子游。

⑤居(j • ī):表疑問的語氣詞。

⑥固:誠然。槁:乾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豈,難道。

⑧「今之隱機者」與「昔之隱機者」實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隱機入神出體與舊時大不一樣。


  

⑨偃:見注④。

⑩而:你,人稱代詞。「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乃是「爾問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簌(l • ài • ):簫,古代的一種管狀樂器,這裡泛指從孔穴裡發出的聲響。「人簌」即出自人為的聲響,與下兩句的「地簌」、「天簌」相對應,所謂「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聲響。

(12)敢:表示謙敬的副詞,含有「冒昧地」、「鬥膽地」的意思。方:道術,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實含意。

(13)大塊:大地。噫(y • ī)氣:吐氣。

(14)是:此,這裡指風。唯:句中語氣詞,含有僅此的意思。作:興起。

(15)竅:孔穴。呺(h • áo • ):亦作「號」,吼叫。

(16)翏翏(li • ú):亦作飂飂,大風呼呼的聲響。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 • 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樣子。

(18)枅(j • ī):柱頭橫木。

(19)污:停滯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聲音。

(21)謞(xi • ào • ):這裡用來形容箭頭飛去的聲響。

(22)譹(h • áo • ):嚎哭聲。

(23)宎(y • ǎo • )深而沉。

(24)咬(ji • āo • ):鳥鳴叫的聲音。一說哀切聲。

(25)于、喁(y • ú):風吹樹動前後相和的聲音。

(26)泠(l • íng • )風:小風,清風。

(27)厲風:迅猛的暴風。濟:止。

(28)調調、刁刁:風吹草木晃動搖曳的樣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這樣。已:矣。

(30)比:併合。竹:這裡指併合在一起可以發出聲響的、不同形狀的竹管。

(31)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後缺「天簌者」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