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詳解    P 21


作者:莊子
頁數:21 / 161
類別:中國哲學

 

莊子詳解

作者:莊子
第21,共161。
①兀:通作「跀」(yu • è),斷足的刑法。「兀者」指受過跀刑只有一隻腳的人。王駘(t • ái • ):假托的人名。

②常季:魯國賢人,傳說為孔子弟子。



  
③中分魯:在魯國平分,意思是在魯國彼此間差不多,不分上下。

④無形:不具有完整的形體。心成:內心世界達到成熟的境界。一說「無形」指不須用形表,「心成」指潛移默化。

⑤直:通作「特」,僅只的意思。後:意思是落在對方的後面。

⑥奚:何。假:已,只。

⑦王:突出、超過的意思;「王先生」即遠遠超過了先生。

⑧庸:平庸,這裡指平常的人。「其與庸亦遠矣」,是說他跟平常人相比也就相差很遠很遠了。

⑨若之何:如何,怎麼樣。

⑩遺:失。「不與之遺」是說不會隨着天翻地覆的情況而喪失。

(11)審:明悉,通曉。假:憑依;「無假」即是「無待」。舊注「假」通作「瑕」,指審度自己沒有一點兒毛病;姑備參考。

(12)命:任。「命物之化」就是聽任事物的變化。宗:本,主旨。

(13)肝膽楚越:肝膽兩種器官緊緊相連,楚越兩國相去甚遠,喻指鄰近的肝膽同於一體之中也像是楚越那樣相去甚遠。

(14)一:同一,一樣的。


  

(15)耳目之所宜:指適宜于聽覺、視覺的東西。

(16)游心:使心靈自由馳騁遨遊。和:混同。

(17)聽一:同一的方面。所喪:失去而引起差異的一面。

(18)遺土:失落土塊。

(19)以下四句很不好理解,各家斷句也不一致,這裡取傳統的斷句方法。為己:即修己。知(zh • ì):智慧。「為己以其知」即「以其知為己」,意思是運用自己的才智來修養自己。

(20)得其心以其心:即以其心得其心,大意是,用自己的心智去求取自己的理念。

(21)常心:真常之心,即忘知忘覺,無思無慮的心境。

(22)物:外物,這裡指眾多的門徒。何為:為何,為什麼。最:聚集。

(23)鑑:「鑒」字的異體,照看,審察的意思。遠古無鏡子,人們對著盛有水的器皿照看就像今天照鏡子一樣,故有「鑒於止水」而「莫鑒於流水」的說法。

(24)唯止能止眾止:唯有靜止之物方能照人,方能使別的什麼東西也靜止下來。

(25)以下四句有的版本為六句:「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句式要工整得多,姑備參考。

(26)正生:即正己,指端正自己的品行。下句「正眾生」即端正他人的品行。

(27)始:本初之態。征:跡象。

(28)九:非實數,「九軍」猶言千軍萬馬。一說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故名九軍。

(29)要:通作「徼」,求取的意思。

(30)官:主宰。

(31)府:包藏。

(32)寓六骸:把自身的軀體當作寓所。

(33)象:表象。

(34)一知:自然賦予的智慧。

(35)假:通作「格」,陟升的意思。

(36)肎:“肯字之古本字。

【譯文】

魯國有個被砍掉一隻腳的人,名叫王駘,可是跟從他學習的人卻跟孔子的門徒一樣多。孔子的學生常季向孔子問道;「王駘是個被砍去了一隻腳的人,跟從他學習的人在魯國卻和先生的弟子相當。他站着不能給人教誨,坐著不能議論大事;弟子們卻空懷而來,學滿而歸。難道確有不用言表的教導,身殘體穢內心世界也能達到成熟的境界嗎?這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回答說:「王駘先生是一位聖人,我的學識和品行都落後於他,只是還沒有前去請教他罷了。我將把他當作老師,何況學識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魯國,我將引領天下的人跟從他學習。」

常季說:「他是一個被砍去了一隻腳的人,而學識和品行竟超過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遠了。像這樣的人,他運用心智是怎樣與眾不同的呢?」仲尼回答說:「死或生都是人生變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隨之變化;即使天翻過來地墜下去,他也不會因此而喪失、毀滅。他通曉無所依憑的道理而不隨物變遷,聽任事物變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常季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從事物千差萬別的一面去看,鄰近的肝膽雖同處于一體之中也像是楚國和越國那樣相距很遠;從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萬事萬物又都是同一的。像這樣的人,將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適宜何種聲音和色彩,而讓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遊在忘形、忘情的渾同境域之中。外物看到了它同一的方面卻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異的一面,因而看到喪失了一隻腳就像是失落了土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