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507


作者:司馬遷
頁數:507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507,共824。
酈生進去之後,以平等的禮節——長揖——來和沛公見面,並且說道:「沛公您長年累月暴衣露冠地在外奔波勞碌,很是辛苦,帶領人馬和楚軍一起征討暴虐無道的秦朝,但是沛公您為什麼一點兒也不自重自愛呢?我想以討論天下大事為由見到您,而您卻說什麼『我正忙於討平天下,沒有時間見儒生』。您想平定天下,成就天下最大的功業,但卻從外貌來看人,這樣恐怕就要失去天下那些有本事的人。況且我想您的聰明才智不如我,勇敢堅強又不如我,您如果想成就平定天下的大業而不想見到我的話,我認為您就失去了一個人才。」沛公連忙向他道歉說:「剛才我只聽說了您的外貌,現在我才真正瞭解了您的意圖。」於是請他到位子上就座,問他平定天下的妙計良策。酈生說:「沛公您若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不如先佔據陳留。陳留這個地方是一個可以據守的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同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城裡貯藏著幾千萬石糧食,城牆守衛工事非常牢固。而我和陳留的守令一向非常好,我想為您前去說服他,讓他向您投降。若是他不聽我的,請允許我替您把他殺掉,然後拿下陳留。沛公您率領陳留的兵將,佔據堅固的陳留城,吃陳留的存糧,召集天下各地想投靠您的人馬;等到兵力強大以後,您就可以所向無敵,橫行天下,那也就沒有任何人能對您構成威脅了。」沛公說:「我完全聽從您的教誨。」
於是酈生就在這一天夜裡去見陳留守令,向他遊說道:「秦朝暴虐無道而天下的人都反對它,現如今您和天下人一起造反就能成大功,而您卻獨自一人為將要滅亡的秦朝擁城固守,我私下裡為您的危險處境深深擔憂。」陳留守令說道:「秦朝的法令嚴酷無刑,不能夠隨便胡說,倘若這樣的話,就要滅族,我不能按照你所說的去做。您老先生指教我的話,並不是我的意圖,請您不要再說了。」這天夜裡,酈生就在城中留下來休息,到了夜半時分,他悄悄地斬下陳留守令的頭,越牆而下,報與沛公得知。沛公帶領人馬,攻打城池,把縣令的頭掛在旗竿上給城上的人看說:「趕快投降吧,你們守令的腦袋被我們砍下來了!誰後投降,就一定要先殺他!」這時陳留人見守令已死,便相繼投降了沛公。沛公進城之後,就住在陳留的南城城門樓上,用的是陳留武庫裡的兵器,吃的是城裡的存糧,在這裡進進出出地逗留了三個月,召募的軍隊已達幾萬人,然後就入關攻滅秦朝。
太史公說:今天世上流傳的寫酈生的傳記,大多這樣說,漢王在平定了三秦之後,回軍向東攻打項羽,帶領軍隊活動在鞏、洛之間時,酈生才身穿儒衣前去向漢王遊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情況是在沛公攻入函谷關之前,與項羽分手,來到高陽,在這時得到了酈生兄弟二人。我讀陸賈的《新語》十二篇,可以看出他真正是當代少有的大辯士。而平原君的兒子和我關係很好,因此才能詳細地把上述這一切都記錄下來。
【原文】【註解】


  
酈生食其者(1),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2),無以為衣食業,為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3),縣中皆謂之狂生(4)。


  
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5),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6),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裡中子也(7),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8)。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9),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莫為我先十。若見沛公,謂曰『臣裡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酈生曰:「弟言之。」(13)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14)。
(1)酈食者:作者也稱他為酈生。生,指有才學之人,也為讀書人的通稱,和我們今天稱先生有些類似。(2)落魄:窮困潦倒,很不得意。(3)役:任意驅使。(4)狂生:放蕩不羈的人。(5)徇地:攻佔土地。徇,奪取。(6)握齱:同「齷齪」,指器量狹小,拘泥於小節。苛禮:指苛細繁瑣的禮節。自用:自以為是。(7)麾下:部下。麾,古代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裡:古時居民聚居的地方,在本文中特指故鄉。(8)邑:舊時縣的別稱。(9)慢而易人:傲慢而看不起人。十莫為我先:沒有人替我作介紹。先,先導,引見。若:你。溲溺(sou niao,搜尿):解小便。溺,同「尿」。(13)弟:但,只管。(14)誡:原指文告,後引申為囑告。本文中即用引申義。
沛公至高陽傳捨(1),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2),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3),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4),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5)?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6)!夫天下同苦秦久矣(7),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8),起攝衣(9),延酈生上坐十,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13)。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酈生言其弟酈商,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
(1)傳捨: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2)謁:請見,進見。一般用於下對上,幼對長。這裡指請求接見的名片。(3)倨:通「踞」,叉開雙腿坐著,以這種姿勢見賓客,是一種不禮貌的態度。(4)長揖不拜:行一個大的拱手禮而沒有跪拜,表示對劉邦並不十分尊敬。(5)足下:古時稱呼對方的敬辭。(6)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豎,豎子,小子。(7)苦秦:被秦所殘害、迫害。(8)輟:停止。(9)起攝衣: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十延:邀請。六國:指戰國時除去秦之外的山東六國。從橫:即「縱橫」,合縱連橫,戰國時的兩派,合縱為反秦派,連橫為和秦派。沖:交通要道。(13)令下足下:讓他向您投降。「令下」之「下」,降服。
漢三年秋(1),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洛(2)。楚人聞淮陰侯破趙(3),彭越數反梁地,則分兵救之。淮陰方東擊齊,漢王數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4),屯鞏、洛以拒楚。酈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5),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夫敖倉(6),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7),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農夫釋耒(8),工女下機(9),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十,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強,負海阻河濟(13),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14)。」上曰:「善」。
(1)漢三年:即漢王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3)淮陰侯:指韓信。(4)捐:捨棄。(5)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6)敖倉:秦代所建的糧倉名。在河南滎陽縣東北敖山之上。(7)適卒:因罪被征發的士兵。適,通「謫」。(8)釋耒:放下農具。耒,耜的木柄。(9)工女:指從事紡織的女子。十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斷太行的交通。杜,堵塞。太行,即太行山。蜚狐之口:指蜚狐嶺的險要關口。白馬之津:古渡口名,為古代軍事要地。(13)負海阻河濟,指齊國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著黃河、濟水為天然屏障。負,背靠。阻,恃,依。(14)東藩:東面的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