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三百首    P 35


作者:朱孝臧
頁數:35 / 75
類別:古典詞曲

 

宋詞三百首

作者:朱孝臧
第35,共75。
落日熔金①,暮雲合璧②,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④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⑤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⑥。 鋪翠冠兒⑦、捻金雪柳⑧,簇帶⑨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註釋]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④:次第:接着,轉眼。

⑤:中州:這裡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節。

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賞析】


  

《永遇樂》是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時的作品,寫她在一次元宵節時的感受。

詞的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着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寫晚晴,正是度節日的好天氣,意境開闊,色彩絢麗。緊接「人在何處」四字,點出自己的處境:飄泊異鄉,無家可歸,同吉日良辰形成鮮明對照。(這裡的「人」,有的評論者認為指李清照所懷念的親人,從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為好。)前三句寫當時的天氣,次三句寫當時的季節,「染柳煙濃,吹梅笛怨」,點出時令是初春。上句從視覺着眼,寫早春時節初生細柳被淡煙籠罩。下句從聽覺落筆,通過笛聲傳來的哀怨曲調,聯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亂」的初春景色。四處充滿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詞人看來,畢竟「春意知幾許」,還遠不是很濃郁的。雖是「元宵佳節」,「融和天氣」,可是這些年來國事的變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詞人產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氣」之後,立即指出「次第豈無風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摻進了濃濃的隱憂。以上三小節結構相類,都是兩個四字句,是實寫,寫客觀景色的宜人,緊接着一個問句,反襯出主觀的不同感受。歸結到本篇的主題:身逢佳節,天氣雖好,卻無心賞玩。因此,雖然有「酒朋詩侶」用「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去觀燈賞月,也只好婉言辭謝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風雨」,實際是國難當前,早已失去了賞燈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當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樣,詩人很自然地轉到當年汴京歡度節日的回憶上來。

詞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開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當時宋王朝為了點綴太平,在元宵節極盡鋪張之能事。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從臘月初一直點燈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燈火,處處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帶著玉梅、雪柳、閙蛾兒,直到鰲山看燈。」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正月十六日」條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首詞裡的「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寫的正是作者當年同「閨門」女伴,心情愉快,盛裝出遊的情景。全是寫實,並非虛構。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飄流異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髮蓬亂,雖又值佳節,又哪還有心思出外游賞呢?「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更反襯出詞人傷感孤淒的心境。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歸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爭渡③,驚起一灘鷗鷺。

[註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着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鳳凰台上憶吹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行寶奩閒掩①,日上簾鈎。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②,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③,煙鎖重樓④。記取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更數,幾段新愁。

[註釋]

①寶奩:美麗華貴的梳妝匣。

②陽關: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武陵人到桃花源事,這裡指趙明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