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652


作者:司馬遷
頁數:652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652,共824。
董仲舒,是廣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後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當今皇上即位後,他出任江都國相。他依據《春秋》記載的自然災害和特異現象的變化來推求陰陽之道交替運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時關閉種種陽氣,放出種種陰氣,止雨時則方法與之相反。這種做法在江都國實行,無不實現了預期的效果。後來他被貶為中大夫,居家寫作了《災異之記》。這時遼東高帝廟發生火災,主父偃嫉妒他,就竊取了他的書上奏天子。天子召集眾儒生把書拿給他們看,儒生們認為其中含有指責譏諷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學生呂步舒不知道這是自己老師的著作,認為它愚蠢至極,於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論罪,判處死刑,但是皇上降詔赦免了他。於是董仲舒始終不敢再講論災異之說。
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這一時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邊境內外少數民族的侵擾,公孫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於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為人阿諛逢迎。公孫弘憎恨他,就對皇上說:「只有董仲舒可以擔當膠西王的國相。」膠西王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聽說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禮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會惹禍上身,就稱病辭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終不曾營治私產,而一心以研究學問寫作論著為本職。所以自漢朝開國以來歷經五朝,期間只有董仲舒對《春秋》最為精通,名望甚高,他師承傳授的是《春秋》公羊學。
胡毋生,是齊郡人。孝景帝時拜為博士,後因年老返歸故里講授《春秋》。齊地解說《春秋》的人很多受教於胡毋生,公孫弘也受過他的教誨。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學。自從公孫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較了谷粱學和公羊學的經義,最後採用了董仲舒所傳授的公羊氏的學說。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蘭陵人褚大,廣川人殷忠,溫人呂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國相。呂步舒官至長史,手持符節出使去決斷淮南王劉安謀反的罪案,對諸侯王敢於自行裁決,而不加請示。他根據《春秋》經義公正斷案,天子都認為很對。弟子中官運通達的,做到了大夫之職;謁者、掌故的則有百餘人。而董仲舒的兒子和孫子也都因精通儒學做了高官。


  
【原文】【註解】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1),至於廣厲學官之路(2),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3),幽厲微而禮樂壞(4),諸侯恣行,政由強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5),於是論次《詩》《書》(6),修起禮樂。適齊聞《韶》(7),三月不知肉味。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8)。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9),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十。西狩獲麟(11),曰「吾道窮矣」。故因史(12)記作《春秋》,以當王法(13),其辭微而指博(14),後世學者多錄焉。
(1)功令:朝廷考核選用學官的法規。(2)厲:同「勵」,勉勵。學官:掌管教育的朝官,此偏重指經學博士官。漢武帝崇尚儒學,建元五年(前136)始置五經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又批准丞相公孫弘的奏請,讓他們招收弟子生員,傳授儒家經典。於是五經博士成為官學教師。(3)《關雎(j□,居)》:《詩經·周南》中的首篇,本為民間情歌,但漢初魯地傳授《詩》的學者認為這是周大臣刺康王淫逸好色、晏起誤朝的作品。司馬遷取此說,也認為它是反映時政衰頹的諷諭詩。(4)幽厲:周幽王和周厲王,都是西週末期的昏君。禮樂壞:指反映並維護周貴族等級秩序和道德規範的禮樂制度崩壞了,這表明周天子的統治大權已喪失。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5)閔:憂慮。(6)論次:整理編定。詩書:儒家典籍《詩經》和《尚書》。(7)韶:相傳舜時的古樂曲名,又名《九韶》。樂曲讚頌舜的美德,孔子認為它盡善盡美。(8)《雅》《頌》:《詩經》中的雅詩和頌詩。前者是王朝京畿(j□,基)地區的樂歌,後者是朝廷祭祀鬼神、頌揚祖先功德的樂歌。(9)干:求取。這句是說孔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沒有找到一個諸侯國君能聽取他的主張重用他。詳見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十期月:一年。(11)西狩獲麟:古代傳說麒麟是一種表詳瑞的動物,魯哀公十四年(前481),正當東周亂世,它卻在魯國西郊出現被人獵獲。孔子聞知震驚,以為這一反常現象的發生是天意所為,預示著他救治亂世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因而歎息「吾道窮矣」,並停止了史書《春秋》的寫作。詳見卷四十七《孔子世家》。(12)《春秋》:此指由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史,儒家典籍之一。(13)此句是說孔子著《春秋》,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是非評判,他在敘事中暗寓褒貶,如以「弒」專記臣子反叛並殺害君主事,以標明其不義和罪惡,因而孟子說《春秋》是一部使「亂臣賊子懼」的書。(14)這句是說《春秋》具有語義隱蔽而且豐富宏大的特點。西漢公羊派經學大師解《春秋》,即專意於探尋「微言大義」。司馬遷曾受業於公羊大師董仲舒,故亦持此見。指:大指,意圖。
自孔子卒後,七十字之徒散游諸侯(1),大者為師傅卿相(2),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子張居陳,澹檯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3),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4),後陵遲以至於始皇(5)。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絀焉(6),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也。於威、宣之際(7),孟子、荀卿之列,鹹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8),以學顯於當世。
(1)七十子:據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有高徒七十七人,這只是舉其成數。下文提到若干人的情況,皆詳見該傳。(2)師傅:教導、輔佐君王及王子的人。(3)倫:類。(4)好學:指學好儒學。魏文侯向子夏習儒學,並訪求儒生段干木事,詳見卷四十四《魏世家》。(5)陵遲:衰頹。(6)絀:通「黜」。貶斥,廢棄。(7)威宣之際:齊威王和齊宣王當政的時期。他倆都繼承齊桓公的業績,在國都設稷下學宮,廣泛延攬個家學者議論、講學。參見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8)夫子:對孔子的尊稱。潤色:修飾增色,此指思想上的發揚出新。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1),六藝從此缺焉(2)。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3)。於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陳涉起匹夫,驅瓦合適戍(4),旬月以王楚,不滿半歲竟滅亡,其事至微淺,然而縉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質為臣者(5),何也?以秦焚其業,積怨而發憤於陳王也。
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6),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絃歌之音不絕(7),豈非聖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故孔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8),斐然成章(9),不知所以裁之十」。夫齊魯之間於文學(11),自古以來,其天性也。故漢興,然後諸儒始得脩其經藝(12),講習大射鄉飲之禮(13)。叔孫通作漢禮儀(14),因為太常,諸生弟子共定者,鹹為選首(15),於是喟然歎興於學。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16)。孝惠、呂後時,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時頗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17)。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竇太后又好黃老之術(18),故諸博士具官待問(19),未有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