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654


作者:司馬遷
頁數:654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654,共824。
弟子為博士者十餘人:孔安國至臨淮太守,周霸至膠西內史,夏寬至城陽內史,碭魯賜至東海太守,蘭陵繆生至長沙內史,徐偃為膠西中尉,鄒人闕門慶忌為膠東內史。其治官民皆有廉節,稱其好學。學官弟子行雖不備(15)。而至於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數。言《詩》雖殊,多本於申公。
(1)疾:厭惡,憎恨。(2)胥靡:禁錮。(3)王:指魯恭王劉余。(4)百餘人:《漢書·儒林傳》作「千餘人」。(5)訓:解釋詞義。(6)無傳:沒有闡發經義的著述。傳,講解經義的文字。(7)宿衛上:為皇上當宮禁中值宿警衛。(8)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及祭祀、慶賞、選士、教學等大典,均於其中進行。(9)束帛:聘問的禮物,帛五匹為束。安車駟馬:四馬所拉可以安坐的車,這是高官告老或者徵召有重望的人時,皇上賜予的一種敬老尊賢的優待。十軺傳:一馬或二馬拉的驛站之車,供使者乘用。(11)力行:努力實幹。(12)邸:侯王或朝見皇帝的官員在京城的住所。(13)說:同「悅」。喜歡。(14)讓:責備。(15):品行。備:完備,完美。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1),乃弒也(2)。」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3),必關於足(4)。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5),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6),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7)。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此是家人言耳(8)。」太后怒曰(9):「安得司空城旦書乎十?」乃使固入圈刺豕(11)。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然,無以復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餘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孫弘亦征,側目而視固(13)。困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14),無曲學以阿世(15)!」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1)受命:指受天命而理所當然地繼承天子之位。(2)弒:孔子著《春秋》,凡子殺父、臣殺君,一律以「弒」記之,表明其犯上作亂的不義性質。這裡黃生把商湯、周武誅殺桀、紂稱為「弒」,也含有否定指責之意。(3)履:鞋。(4)關於足:穿在腳上。關,貫,穿。(5)正言匡過:用直言勸諫糾正君主的過失。(6)踐南面:指身居君臨天下的天子之位。踐,踩,踏上。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朝見群臣,皆南面而坐。(7)此句是說從此再無人膽敢爭論湯武受命和放逐殺死桀紂的是非了。明,搞清是非曲直。(8)家人:僕役,屬庶民階層。按:《漢書·儒林傳》此句無「是」字。(9)按:轅固生的話不僅對老子學說大不敬,而且暗中冒犯了竇太后的自尊——她即出身庶民,並親自做過宮中女婢,因而使竇太后十分生氣。詳見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十此句意思是譏諷、斥罵儒家之書如同防人治罪的律令。城旦,秦漢時一種判罰四年苦役的刑名,白天戍邊,防衛敵寇入侵,夜晚修築長城。(11)豕:豬。(12)諛儒:好阿諛逢迎他人的儒生。(13)側目而視:不敢用正眼看人,畏懼之意。(14)正學:正直的學問。此指用嚴肅求實的態度研究儒學經典,不做曲解。(15)無:通「毋」。不。曲學:歪曲的學問,於「正學」相對。此指出於個人功利目的有意曲解儒學經典。阿世。迎合世俗。


  
韓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1),其語頗與齊魯間殊(2),然其歸一也(3)。淮南賁生受之。自是之後,而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
(1)推:推究,探求。《內外傳》:指《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南宋之後僅存《韓詩外傳》,清人輯《內傳》佚文附於其後。(2)此句是說韓詩講解《詩經》的用語與齊魯兩地都不相同。(3)歸:歸結,此指傳授《詩經》的目的。
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1)。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2),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3)。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兒寬(4)。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5),及時時間行佣賃(6),以給衣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7),補廷尉史。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8),以古法議決疑大獄(9),而愛幸寬。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十,而善著書、書奏,敏於文,口不能發明也(11)。湯以為長者(12),數稱譽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薦之天子。天子見問,說之。張湯死後六年,兒寬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13)。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14),然無有所匡諫(15);於官,官屬易之(16),不為盡力。張生亦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後,魯周霸、孔安國,洛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氏有古文《尚書》(17),而安國以今文讀之(18),因以起其家(19)。逸《書》得十餘篇(20),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1)朝錯:即晁錯。朝:通「晁」。(2)《尚書》:我國現存最早的上古典章文獻彙編,也收有商和西周的一些史料。相傳為孔子編選,是儒家經典之一。(3)山東:古時泛指殽山或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4)兒(ni泥):姓,同「倪」。(5)都養:為眾人當炊事員。(6)間行:暗中行動。傭賃:受雇做工。(7)第次:等次,排列順序。(8)奏讞掾:負責呈報罪案的屬官。讞,審判定案。掾,古代屬官的通稱。(9)此句是說以先秦儒學經義為法,依據它來判決疑難大案。獄,訟事。十自持:自我把握。(11)此句是說兒寬口拙,不善於把事理說清楚。發明:闡發明白。(12)長者:此指品行忠厚的人。(13)九年:卷二十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記兒寬在御史大夫位八年。(14)承意:奉迎他人的旨意。從容:指善於周旋調解糾紛。(15)匡諫:匡正諍諫。(16)官屬:長官的屬吏。易:輕視。(17)古文《尚書》:用秦漢以前的古文字體寫成的《尚書》文本,和伏生所傳授的用漢代時興的隸書體寫成的今文《尚書》在詞語、字句、篇章、解釋以及一些內容評價上都有出入。相傳孔子舊宅牆壁中存留的古文《尚書》,是景帝之子魯恭王劉余發現的,計四十五篇,比伏生講授的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18)此句是說用古文字體寫成的《尚書》一般人看不懂,於是孔安國用當時通行的隸書體把它們重新摹寫一遍,並作出一些解釋。這就是古文《尚書》學派的開始。(19)起其家:興起了他的學術流派。家:家法。(20)逸:散失。
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1)。《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2),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3),高堂生能言之。
而魯徐生善為容(4)。孝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徐延、徐襄。襄,其天資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5)。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單次,皆嘗為漢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為淮陽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