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7


作者:馬黃
頁數:7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7,共471。
原始人不認識自然的客觀規律,認為周圍的世界可以用自己主觀的意志隨便改變。他們相信自己語言的力量,企圖用它來「控制自發的害人的自然現象」,甚至企圖用它去影響神,以達到某種願望;於是常常把詩歌當作「咒語」來使用。目的是為了滿足對現實的要求,而方法則是把人們的能力加以理想化。這是屬於藝術的創作。例如相傳為伊耆氏的《蠟辭》: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禮記·郊特牲》

雖然是以祝詞的面貌出現,但本質上實具有「咒語」的作用。因為從詞句上看,與其說是祈禱,不如說是命令。這裡,作者在指揮自然服從自己的願望。他如相傳為舜的《祠田辭》(《文心雕龍‧祝盟》),以及淳于髡所述的《田者祝》(《史記‧滑稽列傳》)等,都是想通過詩歌形式的語言來達到某種幻想的目的,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說,詩歌的發展,又與原始宗教的「咒語」有密切關係。

散文的產生較晚于詩歌,它是語言和邏輯思維進一步發展的結果,而以文字為其必要的條件。未有文字,早有詩歌,而散文則產生於既有文字之後。由於社會生活的需要,促進了散文的發展。散文本來不用韻,但它在發展的最初階段,由於物質條件的限制,也要求簡短、精煉,便于記誦,所以往往有節奏、有韻調而富於詩的味道。先秦散文中常雜有大量韻語,可能與這種情況有關。例如:

無偏無頗(古本作「頗」,今本作「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尚書·洪範》

又如: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周易·繫辭傳》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上

凡韻語部分,大抵也就是語言的旋律最自然、音樂性最強烈、詞意最精粹的部分。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散文發展最初階段的特點。

第二節 古代神話

什麼是神話‧根據馬克思的科學的概括,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我們可以引伸地說,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民,對其所接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

神話是怎樣產生的呢‧在原始時代,由於生產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們的知識水平,當他們同自然(指一切對象言,也包括社會在內)作鬥爭的過程中,不可能瞭解並掌握自然的規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顯得十分無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種變化的動力都歸之於神的意志和權力。他們認為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有一個神在指揮着、控制着。於是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們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隨後他們又在生產勞動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創造了許多神的故事,在口頭流傳,這就是神話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