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216


作者:莊子
頁數:216 / 244
類別:哲學

 

莊子註譯

作者:莊子
第216,共244。
「而且你心裏所想的正在於名,我心裏所想的正為了利。名與利的實情,不合於理,也不明於道。我往日跟你在無約面前爭論不休:‘小人為財而死,君子為名獻身。然而他們變換真情、更改本性的原因,卻沒有不同;而竟至捨棄該做的事而不惜生命地追逐不該尋求的東西,那是同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去做小人,反過來追尋你自己的天性;不要去做君子,而順從自然的規律。或曲或直,順其自然;觀察四方,跟隨四時變化而消長。或是或非,牢牢掌握迴圈變化的中樞;獨自完成你的心意,跟隨大道往返進退。不要執著于你的德行,不要成就於你所說的規範;那將會喪失你的稟性。不要為了富有而勞苦奔波,不要為了成功而不惜獻身,那將會捨棄自然的真性。比干被剖心,子胥被挖眼,這是忠的禍害;直躬出證父親偷羊,尾生被水淹死,這是信的禍患;鮑焦抱樹而立、乾枯而死,申生寧可自縊也不申辯委屈,這是廉的毒害;孔子不能為母送終,匡子發誓不見父親,這是義的過失。這些現象都是上世的傳聞,當代的話題,總認為士大夫必定會讓自己的言論正直,讓自己的行動跟著去做,所以深受災殃,遭逢如此的禍患。」
【原文】
無足問於知和曰(1):「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2)。彼富則人歸之,歸則下之(3),下則貴之(4)。夫見下貴者(5),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今子獨無意焉,知不足邪(6)?意知而力不能行邪(7)?故推正不忘邪(8)?」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為與己同時而生(9),同鄉而處者,以為夫絕俗過世之士焉(10);是專無主正(11),所以覽古今之時,是非之分也,與俗化世(12)。去至重(13),棄至尊(14),以為其所為也(15);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慘怛之疾(16),恬愉之安,不監於體(17);怵惕之恐(18),欣歡之喜,不監於心。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19),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於患也。」


  
無足曰:「夫富之於人,無所不利,窮美究埶(20),至人之所不得逮(21),賢人之所不能及,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22),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23),因人之德以為賢良(24),非享國而嚴若君父。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25)。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天下雖非我(26),孰能辭之!」
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27),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爭,無以為故不求(28)。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29),反監之度(30)。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於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31)。堯舜為帝而雍(32),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33),則亦久病長阨而不死者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