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11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11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11,共53。
資料來源:家庭調查年表(日本總務省)下滑的消費物價稍稍減少了大家的負擔,大家也沒有因為薪資減少而引發暴動。這也可以算是日本教育的一種成果吧!教育讓日本人都擁有一流的「忍功」,但是每一位國民應該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收入「衰退」、荷包縮水的痛楚了。
話雖如此,不過並不是所有日本人的收入都在往下掉。因為平均收入之所以減少,是收入兩極化造成的結果。
假設以一個人平均年收入600萬日元為標准,超過1000萬日元的為上層階層,600萬~1000萬日元為中上階層,300萬~600萬日元為中低階層,300萬日元以下的為低層階層,日本的中低階層及低層階層人數明顯增加,上層階層也微微增加,但是在中段的中上階層的人數卻大為減少。
尤其中低階層以下竟然在所有人口中占了近八成(789%)的比例,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信息(圖1-9)。「中低階層人數的增加」,是讓經濟、社會產生質的變化的最大因素。


  
上班族年輕時候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隨著資歷增長,地位和收入都會隨之上升,最後可望以中上階層的身份退休。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默認的共識。但是隨著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上述的人生規劃也隨之瓦解,所以現在大家都已經開始覺得「搞不好,或許自己的一生就在中低階層度過了」。這是2004~2005年所發生的現象。根據2004年的富翁名次表資料,投資顧
(收入階層年度薪資)


  
1-9薪資收入人數的結構比率變化
資料來源:私營企業薪資狀況統計調查(日本國稅廳)問公司的上班族以年收入百億日元名列第一,這表示「無等級差別的社會」已經成為幻想。
中低階層時代已到來(2)
這種意識上的變化,為社會結構帶來了質的變化,而且這種情形至少要經過二十多年才會呈現一種固定的形態。
中產階級社會全面崩潰(1)
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造成收入兩極化,尤其是中低階層薪資的人數占了日本全體國民的大半,影響到的層面並不只有個人的生活。當市場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催促著企業改變戰略、組織重整體系的同時,也為社會及國家的結構帶來了極大的變革。
戰後,日本社會的中堅一直由中產階級構成。在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EO李 • 艾柯卡和新進職員收入相差百倍的時代,日本的社長和新進員工的收入差距只有8倍。這種沒有貧富差距的均質性社會,可以說是日本的優勢,也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