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25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25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25,共53。
假設以一世代平均年收入六百萬日圓為基准,超過一千萬日圓的為上層階級、六百萬至一千萬日圓為中上階級、三百萬至六百萬日圓為中下階級、三百萬日圓以下的為下層階級,那麼日本的中下階級及低層階級人數明顯增加,上層階級也微微增加,但是在中段的中上階級的人數卻大為銳減。
尤其中下階級以下的中低所得層,竟然在所有世代中占了近八成(百分之七十九)的比例,這對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來說,意味著一個非常重大的訊息(圖表1―10)。因為「中低階級的抬頭」,就是讓經濟、社會產生質的變化的最大因素。
上班族年輕時候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遵循年資,地位和收入都會隨著年齡而上升,最後可望以中上階級迎接退休。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默認的共識。但是隨著中產階級社會的崩潰,上述的人生規劃也隨之瓦解,所以現在大家都已經開始覺得「搞不好,或許自己的一生就在中低下階層結束了」。這是二○○四到二○○五年所發生的現象。根據二○○四年度的富翁名次表資料,投資顧問公司的上班族以年收入百億日圓名列第一,這表示「無等級差別的社會」已經只個幻想。
這種意識上的變化,為社會結構帶來了質的變化,而且這種情形至少得經過二十多年才會呈現一種固定的形態,所以我們可以說「二○○五年是個分界線」,也就是說二○○五年,對社會和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中產階級社會全面崩潰
隨著所得差距的擴大,所造成的所得階層兩極化,尤其是中低階層的薪資人數占了全體國民的大半,影響到的層面並不是只有個人的生活。當市場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催促著企業改變戰略、組織重整體系的同時,也為社會及國家的結構帶來極大的變革。
戰後,社會的中堅一直是由中產階級構成。在美國克賴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社長李 • 艾科卡(LeeAacocca,本名LidoAnthonyIacocca,1924~)和新進職員收入相差百倍的時代,日本的社長和新進員工的收入差距只有八倍。這種沒有貧富差距的均質性社會,可以說是日本的優勢,也是支撐日本經濟成長的原動力。
員工進入公司後,在終生雇用制度的保障下,一輩子安安穩穩。年輕時雖然薪水不高,得從低層階級或中低階級開始起步,但是往後因定期加薪、升職,最後總是可以升到中高階級,順利的話,甚至可以以上層階級迎接職場生涯的結束。退休之後也有足夠的退休金,安心生活至死……。這種人生模式,深入各個階層,是世人一致的共識。社會的產業結構、社會組織,甚至連教育系也是在這個框架中成形的,所以制造商所販賣的商品、服務也全都是為中產階級而設計、制造的。
但是,即如前面所述,這種情形今後只是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