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26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26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26,共53。
從年收入階級別世代人數比例(圖表1―11),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九九二年是以年收入四百萬日圓的中堅世代為中心,而從統計數字上,對「中產階級社會」有一番正確的認識。但是到了二○○二年,占大多數的所得階層往左(往所得較低的一方)移,年收入在六百萬日圓左右的中間層減少,超過一千二百萬日圓的人數反而增加了。這種趨勢在這幾年尤其明顯。
在勞動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後,所得階層的分布即往低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的「M型社會」。美國在里根革命(里根革命的名言:「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之後,這種趨勢格外顯著,我們在二十年後,也沿襲了這股潮流。
但是大多數人好像還是無法走出過去的夢幻。根據日本內閣府二○○四年四月所做的「國民生活世論調查」,所顯示的數字,雖然這個數字比上回的調查稍稍減少了一些,還是有百分之八十九點五的人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
為什麼會有這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部分的日本人仍然滯留在虛構的總中流社會之中,抱持著「希望居中間階層」的願望。


  
而這種心理則是透過我們的特有教育紮根的,因為現在的教育告訴大家無差別、無等級之分就是好的。再加上我們的大眾傳媒體儼如布達政府消息的機關,讓全體國民無法接觸正確的信息,不了解社會的真實模樣及自己的真實處境,以至於無法正視現實。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1)
日本邁向M字型社會,所得階層薪資的兩極化情形,即自各個方向湧向這個M字。
●非正式員工增加
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因裁員等等原因,讓正式員工減少了。派遣員工、自由業者等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所造成的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薪資等級落差,和「所得階層兩極化」有密切的關系。
正式員工在一九九五年左右減至最高峰,伴隨而來的當然就是非正式員工的增加。相對於二○○三年三千五百萬的正式員工,非正式員工的人數達到了一千五百萬人。換句話說,日本每三位勞動者之中,就有一位是非正式員工。隨著這種趨勢的增強,到了二○○五年的時候,正式員工甚至減至三千三百三十三萬人,而非正式員工則增至一千五百九十一萬人(圖表1―12)。
和正式員工相較,非正式員工的所得較低,其中百分之六十四的契約員工及特約員工的年平均收入更在五日萬日圓以下(圖表1―13)。由此可見,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和所得階層兩極化及中低所得層之擴大有直接的關系。
●產業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