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28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28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28,共53。
年輕時雖然是低層或中下階層,但是所得會隨著年齡上升,而以中上階級退休的生涯圖表已經不再適用。我們從年功賃金(日本企業的雇用體系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終身雇用制長期雇用,一是年功賃金制按資歷調薪俸)曲線的鈍化,解讀到的是如果工作不順利,終其一生都是中下階級的上班族增加了。
之前一般的上班族,預期將來的所得會不斷提高,所以貸款買房子、為小孩規劃教育基金是很普遍的狀況。但是當薪資所得固定在底階層時,手頭不在寬松,經濟不再有轉圜的空間,當然就談不上人生的規劃。因此同樣是上班族,一生都在底層打滾的人,和不在此一階層的人,生活質量之間的落差就會越來越大。
平均年收入雖然持續減少,但是在M字型右側的有富裕階層,卻越來越有錢。現在日本以科技新貴為首的有錢人一個接一個誕生,年收入在五千萬日圓的弧線亦急速擴大。這也是「新經濟」中「倍數經濟」的一大特征。
從活力門(Livedoor)為了擁有富士電視台,而設計惡意並購「日本放送」(日本廣播電視台,富士電視台的大股東)的事件,我們就可了解,在倍數經濟之下,一個只有地方規模的超市,也有可能握有資產額數千億日圓公司的經營權。銷售額不滿五百億日圓的樂天,將了營業額超過三千億日圓的日本TBS電視台(東京放送)一軍,也是因為在倍數經濟之下,股價收益率呈倍數增加的關系。


  
以前企業的價值取決於收益、資產等「現在的價值」,但是邁入新經濟時代,也就是邁入「開拓者時代」之後,企業的價值是由可占領多少將來的「地盤」(Territory)而決定。亦就是該企業在新發現的新經濟大陸里,可擁有多少的「土地」。因此一個企業現在雖然還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只要讓人看到它未來的前瞻性,並預期可孕育的「土地」,資金即會呈倍數轉動,即使目前收益並不大,財源仍會滾滾而來。
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3)
例如曾經在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Company)服務過的穀村格先生及永田朋之先生所創的SO-NETM3(利用網絡,提供醫療範疇內的豐富數據庫營銷解決方案),短短五年即成長為市值總額達一千二百億的企業。另外,我在麥肯錫時代的同事南場智子小姐,自行創業的DeNA,原是一家營業額只有十數億日圓,到了二○○四年才終於轉虧為盈的小公司,但是到了二○○五年的二月,公司股票已在東證創業市場(東證MOTHERS)上櫃交易。因為DeNA獲得「手機拍賣」這塊「地盤」之後,即召告天下人「這里是我的土地」然後開始占據市場,即搖身一變成了市值總額達一千二百億日圓的企業。因為有太多的人都想「擁有DeNA的股份」,所以金錢就從世界各地湧向DeNA。總之,光是日本就擁有七千萬的手機人口,所以這塊領土是非常遼闊的。
換句話說,在新經濟里,企業可以拿「讓人期待的未來」交換金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