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M型社會    P 31


作者:大前研一
頁數:31 / 53
類別:趨勢

 

M型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第31,共53。
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籌措年金、醫療保險費用等不斷增加的社會保險費用,以照顧、撫養高齡者。二○○四年日本的生產年齡人口(十五歲~六十四歲)是八千五百萬人,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是二千五百萬人,換算之後,等於三點四個生產年齡人口,支撐一位高齡者。到了二○二五年,因少子化的關系,生產年齡人口會減少至七千二百萬人;另一方面高齡人口則會則加一千萬人,總數達三千五百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必須撫養一位老人(圖表1―19
此一結果將讓二○○四年八十六兆日圓的社會保險給付費用,到了二○二五年即膨脹到兩倍,金額是一百五十三兆日圓。預估社會保險給付負擔也會從二○○四年度的七十八兆日圓倍增至一百五十五兆日圓。所以我們必須先有心理准備,今後負擔增加的時代至少會持續二十年(圖表1―20)。
高齡社會的煩惱
在前一章,我提到企業必須研究能夠因應社會結構變化的市場營銷戰略。但是需要變革的不是只有企業,每一個個人也都需要有足以因應社會結構變化的生活方式。在這一章,我就針對個人意識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我的看法。


  
雖然說消費者的購買意識、消費行動已經改變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沒有注意到社會結構上的變化,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經濟長期衰退、所得階層兩極化,導致國民收入減少、中下階層區塊擴增,這是大時代的潮流。就是這種變化,讓我們的意識產生了某種「動搖」。
同時呼應「長期衰退」的步調是,邁入一九九○年代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驟增。根據日本一九九一年的輿論調查,「不會感到煩惱、不安」的人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個數字比有感覺的人略高一點點。但是現在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人的兩倍(圖表3―1)。據我所知,沒有一位政治家或政府官員正視這個問題。
煩惱、不安的內容,以「晚年生活規劃」的問題占大多數,其次是「自己的健康」、「家人健康」(圖表3―2)。事實上,日本的年金金額比誇稱高福祉國家的瑞典還高,而且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但是還是有那麼多人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煩惱和不安。
日本人為了晚年,做了年金、儲蓄、保險三重投資。他們把所收到年金的三成轉為儲蓄,結果過世的時候,存款數字達到最高峰,真的是非常諷刺。而且為了這三重投資,日本老人的生活變得非常貧乏。反之,以瑞典為例,國家會動用年金照顧老年人,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幾乎是不存錢的,也沒有必要為了以防萬一而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