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湖濱散記    P 34


作者:梭羅
頁數:34 / 223
類別:文學

 

湖濱散記

作者:梭羅
第34,共223。
老約翰遜在他的《神奇的造化》中,說起他的那些最初移殖到這個城市來的同時代人,他告訴我們說:「他們在小山坡上,挖掘窯洞,作為最早的蔭蔽處所,他們把土高高地堆在木材上,在最高的一邊,生了冒濃煙的火,烘烤泥土。」他們並不「給自己造房子」,他說,直到「上帝賜福,土地上生產了足夠的面包喂飽了他們」,然而第一年的收成卻不好,「他們不得不有很長的一季減少口糧。」一六五0年,新尼特蘭州州秘書長用荷蘭文寫過一段話,更加詳細地告訴預備往那里移居的人說,「在新尼特蘭的人,特別在新英格蘭的人,起初是無法按他們的願望建造農舍的,他們在地上挖個方方的地窖似的、六七英尺深的坑,長短隨便他們自己,然後在牆壁上裝上木板,擋住泥土,用樹皮合縫,以免泥土落下來,當然也有用了別種材料的,還用木板鋪了地板,做了天花板,架起了一個斜桁的屋頂,鋪上樹皮或綠草皮,這樣他們全家可以很溫暖很幹燥地在里面住上兩年、三年,或者四年,可以想象,這些地窖中,還隔出了一些小房間,這要看家里的人口數目了。新英格蘭的闊氣的要人,在開始殖民的時候,也住在這樣的住所里面,那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兔得築造房屋,浪費了時間,弄得下一季糧食不夠吃:第二,不希望他們大批地從祖國招來的苦工感覺到灰心。三四年之後當田野已適宜於耕種了,他們才給自己造漂亮的房子,花上幾千元的錢。」
我們的祖先采取這個做法,可以看出,他們至少是非常小心的,他們的原則似乎以滿足最緊迫的急需為第一。而現在,我們最緊迫的急需滿足了沒有呢?想到要給我自己置備一幢奢華的廣廈,我就垂頭喪氣了,因為看來這一片土地上還沒有相應的人類文化,我們至今還不得不減少我們精神的口糧,減得比我們的祖先節省面粉還要多。這倒不是說一切建築的裝飾甚至可以在最初的階段里完全忽略掉;而是說可以把我們房屋里和我們生活有聯系的部分搞得美一點,就像貝殼的內壁那樣,但千萬不能搞得過分的美。可是,唉!我曾經走進過一兩座房屋,從而知道它們的內部是如何布置的呵!


  
當然我們沒有退化到今天住窯洞,住尖屋,或穿獸皮的程度,自然羅,那付出了高價換來的便利人類的發明與工業的貢獻也還是應該接受的。在我們這一帶,木板、屋面板、石灰、磚頭總比可以住人的洞窟,原根的圓木,大量的樹皮,或粘土或平坦的石片更容易得到,也更便宜。我說得相當內行吧,因為我在理論和實際上都熟悉這一些事。只要再聰明一點兒,我們就可以用這些材料,使我們比今天最富有的人還更加富有,使我們的文明成為一種祝福。文明人不過是更有經驗、更為聰明一些的野蠻人,可是,讓我趕緊來敘述我自己的實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