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P 6


作者:杜思妥也夫斯基
頁數:6 / 0
類別:文學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作者:杜思妥也夫斯基
第6,共0。
恰巧將軍夫人不久就死了,在遺囑裏指定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千盧布,「做他們的教育費。這筆款子必須用在他們身上,用錢多少以夠用到他們成年時為度,因為對於這類孩子贈送這一點錢已是足足有餘,假使有人願意慷慨解囊,那就隨他們便好了」,等等。我自己沒有讀到遺囑,但是聽說其中的確有諸如此類的古怪內容,而且辭句十分別緻。老夫人的主要的繼承人是一個誠實的人,那個省裏的首席貴族,葉菲姆·彼得羅維奇·波列諾夫。他和費多爾·巴夫洛維奇通了幾次信,當時就猜到從他那裏是擠不出他的孩子們的教育費來的,——雖然他從不乾脆拒絕,遇到這類事情時永遠只是想法拖延,有時甚至說得很動人。於是波列諾夫親自關心起這兩個孤兒來,特別是愛上了最小的一個,阿曆克賽,所以他把他收養在家裏很長時間,幾乎直至成人。這一點我要請讀者最先加以注意,如果問這兩個青年人所得的教育和學問應該終身感激誰,我要說,應該感激這個葉菲姆·彼得羅維奇,最高貴而且講究人道的人,這類人是很少見的。他把將軍夫人遺下的兩千盧布款子保存起來不動,到他們成年的時候加上利息,每人竟有兩千了。教育他們則完全花自己的錢,而且數目遠遠超過每人一千。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我還是不去多講,只想指出一些最重要的事情。關於大的伊凡我所要報告的只是他長大時,成了一個陰沈而有心計的孩子,並不很懦怯,卻似乎從十歲起,就透徹瞭解他們到底是住在別人家裏,他們的父親是那類連提起來都嫌丟人的人,等等。這個男孩從很早,幾乎在嬰孩時代(至少是這樣傳說),就顯露了一種不尋常的,研究學問的才能。我不大知道底細,不知怎麼,他幾乎在十三歲上就離開葉菲姆·彼得羅維奇的家,進入莫斯科的一個中學,到一個有經驗的,當時極有名氣的教育家,葉菲姆·彼得羅維奇幼時的好友家中去住宿。伊凡以後自己提到這一切時說,這都是由於葉菲姆·彼得羅維奇的「勇於行善」,他有一個想法,就是有天才的兒童應該跟天才的教育家學習。但是當青年人中學畢業,進入大學的時候,葉菲姆·彼得羅維奇和這位有天才的教育家全都去世了。因為葉菲姆·彼得羅維奇臨死沒有吩咐清楚,那位專制的將軍夫人所遺給孩子們的錢,雖然已經利上加利每人增到了兩千,竟由於我們這裏完全不可避免的各種手續拖延,使他們遲遲領不到手,所以青年人在大學的最初兩年內不能不吃了點苦,他被迫半工半讀。值得注意的是他當時根本沒有同他父親通過一封信,——也許由於矜持,由於看不起他,但是也許因為經過冷靜明智的考慮以後,明白從父親那裏是得不到一點點正當接濟的。無論怎樣,這位青年人總算一點也沒慌張,到底找到了工作,起初是每小時兩角錢的教課,以後向各報館投十行左右的小文章,講些街頭發生的事件,署名「目擊者」。這些小文章聽說總是寫得十分有趣而雋永,很快地受到大家歡迎。單從這一點說,這位青年人在經驗和知識方面就都遠勝過了大多數永遠受窮的、不幸的男女學生,那些人在都市裡照例從早到晚踏破報館和雜誌社的門檻,永遠重複著關於翻譯法文或抄寫稿件之類的老一套請求,此外就想不出任何較好的辦法。伊凡·費多羅維奇和報館編輯部認識以後,就沒有同他們斷過關係,到了大學的最後幾年,開始發表評論各種專門書籍的十分有才氣的文章,因此在文學界居然也逐漸知名了。不過直到最近,他才偶然在廣大讀者中突如其來地引起了特別的注意,以致有許多人當時就馬上留心到他,還記住了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件。當時伊凡·費多羅維奇從大學畢業後,正在準備用自己的兩千盧布出國遊學,這時他忽然在某大報上刊出了一篇奇怪的文章,甚至不是專家也都大為注意,更主要的是,文章談的是他顯然並不熟悉的問題,因為他研究的是自然科學,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當時各處都在紛紛議論的關於宗教法庭的問題。他一面批評幾種以前人家發表的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一面表示了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語氣和結論不同凡響。當時有許多教會中人簡直把他當做了自己人。但突然間不但平民派,甚至無神論者也同樣表示贊許,鼓掌稱快。終於有些聰明的人斷定,全篇文章只不過是一個玩笑,一出粗鹵的鬧劇罷了。我特別提起這件事,因為這篇文章當時也曾傳到了我們市鎮附近的著名修道院,那裏的人對於大家議論的關於宗教法庭的問題是十分注意的。這篇文章到了那裏,便引起了很大的惶惑。他們一看作者的名字,知道他就是我們城裏的人,「就是那個費多爾·巴夫洛維奇」的兒子。突然,就在這當兒,作者親身到我們城裏來了。
伊凡·費多羅維奇當時為什麼到我們這裏來?——我記得我在當時就曾帶著一種近乎不安的心情這樣思忖過。這次不幸的駕臨,引起了許多嚴重的後果,後來長時間、甚至幾乎永遠成了我弄不明白的一個問題。就一般推斷,這位十分有學問,態度非常驕傲而又謹慎的青年,竟會忽然走進這樣不堪的家庭,去找這樣的父親,真是件怪事。他的父親一輩子也不理會他,不認識他,不想到他,而且即使兒子向他提出請求,也無論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給他錢,卻仍然一輩子提心弔膽,唯恐兒子們——伊凡和阿曆克賽——會一旦突然跑來,向他要錢用。但是這個青年人竟搬進這樣的父親家裏,和他一個月又一個月地同住在一起,而且生活得不用提多麼安謐。最後這一點不但使我特別驚奇,而且許多別的人也為之詫異。我上面提起過的彼得·阿曆山德羅維奇·米烏索夫,是費多爾·巴夫洛維奇前妻方面的遠親,當時恰巧從他已經長期定居的巴黎回來,光臨故土,耽擱在小城附近的一所莊園裏。我記得他就是詫異得最厲害的一個人。他和這青年人認識以後,對他十分注意,有時還不免以稍受刺痛的心情,和他唇槍舌劍,爭論關於知識見聞方面的問題。「他是驕傲的,」那時候他對我們這樣談論他,「永遠能掙到錢的,現在他就已經有錢到國外去了。那麼他在這裏幹什麼呢?大家都知道他到父親家來,並不是為了金錢,因為無論如何父親是不會給他錢的。他並不喜好酒色,然而老人卻離不開他,兩個人處得挺投機!」這是實在情形。青年人甚至對於老人具有明顯的影響;雖然老人十分任性,常常近乎存心取鬧,但有時卻幾乎好象是還肯聽他的話;甚至他的行為有時也開始顯得規矩些了。……
以後才弄明白,伊凡·費多羅維奇來到這裏,部分是由於長兄德米特裏·費多羅維奇的請求,是為他的事情來的。伊凡從出生以來,幾乎也就是在這次到這個城裏來的時候,才跟德米特裏第一次認識和相見,但為了一件多半是跟德米特裏·費多羅維奇有重大關係的事情,還在他離開莫斯科到此地來以前,他們就已經開始書信往還了。至於那究竟是什麼事情,讀者以後自然會詳細知道。話雖如此,就是在我已經知道了這個特殊情節的時候,我也還是覺得伊凡·費多羅維奇象一個謎,對於他的降臨此地實在無法解釋。
我還要補充一點:伊凡·費多羅維奇在父親和長兄之間當時是以一個中間人和調解者的身分出現的,長兄當時已和父親發生了很大的爭執,甚至提出了正式的訴訟。


  
再重複一下:這個小家庭的成員當時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團聚,有幾個人甚至還是生平初次見面。只有幼子阿曆克賽·費多羅維奇住在我們那裏已有一年光景,比兩個哥哥來得早些。對於這個阿曆克賽,我很難在把他引上小說正文以前先來一次象現在這樣序幕性的敘述。但是也必須先介紹幾句,至少是為了預先說明很奇怪的一點,那就是我在這部關於他的小說的第一幕裏,就不得不把我未來的主人公穿上修士的長袍,介紹給讀者。是的,他住在我們的修道院裏已經一年了,而且好象準備在這裏關一輩子。
卡拉馬佐夫兄弟
第四節 幼子阿遼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