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15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15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15,共100。
一個人算得太精,凡事都以自己能否獲得利益為依據來進行 處理,唯利是圖,最後必然是以招來怨恨而告終。
因為,你算人家,人家也算你,大家都以能否獲利為依據,而 一件事情、一樁生意的利總是有限的。饃饃只有那麼大,你吃多 了,人家必然就吃少了;反過來也是一樣,人家吃多了,給你留 下的也必然就少了。所以,一件事、一樁生意下來,總是有人怨 恨,不是你怨恨人家,就是人家怨恨你,結果總是以不愉快告終。
這就是「時時刻刻忙算計,誰知算來算去算自己」的道理;也 就是「放於利而行,多怨」的原因所在
關鍵在於練好內功


  
【原文】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①;不患莫己知②,求為可如③也。」
【註釋】
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擔任職 位的才能。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詞「莫」而倒 裝。③為可知:被別人知道的依據。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怕的是沒有擔任官位的才能;不怕 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讓人知道的本事”
【讀解】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沒有才能。」 (《憲問》)
而在另一個地方,他几乎是原封不動地把這句話又倒過來重複了一遍:
「君子怕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衛靈 公》)
加上《學而》篇所說的「人不知而不懼,不亦君子乎?」「不 患人之不己知,惹不知人也。」孔子真可以說是翻來覆去地說到這 個話題了。雖說《論語》是學生筆記,可能有重複之處,但既然 已經過編輯整理,依然有這多次出現,那就只有一種理解,就是 孔老夫子的確反覆多次強調過這個話題,給學生留下異常深刻 的印象,以至于重複出現也不嫌累贅,而予以保留。
問題在於,孔子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說這個話題呢? 這大概與他一生追求「克己復禮」,周游列國而「纍纍如喪家之 火」,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分不開。可以說,不被人知道, 不被人瞭解,這是他終身未能解開的一個「情結」。不然的話,為 什麼一向微言大義的聖人在這個問題上競如此嘮嘮叨叨地說個不 停,聽來總讓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過,話雖如此說,但聖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開的藥方 對於那些懷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倒的確能起到強心鎮靜的作用 哩。


  
更何況,無論別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瞭解自己,苦練內功, 增強才幹總是不錯的罷。
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
【原文】
子曰:「參①乎!吾道一以貫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門 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註釋】
①參;曾參。②貫;貫穿,貫通。
【譯文】
孔子說:「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 「是。」孔子出去以後,學生們問曾子說:「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忠恕兩個字罷了。」
【讀解】
什麼是忠?什麼是恕?
曾子沒有說,但孔子自己在別的地方有過解說。
所謂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所 以孔子說是「一」以貫之,而不是「二」以貫之。
忠是從積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裡所說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有所作為,也盡心儘力 地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儘力地讓別人飛黃 騰達。這其實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從消極的方面說,也就是孔子在《衛靈公》篇裡回答子 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平?」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總起來說,忠恕之道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己,推己及人。所 謂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己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想這樣;自己 不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這樣。我們今天在中小學生中開 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推行的忠恕之 道。推而廣之,所謂“讓世界充滿愛」,又何嘗不是忠恕之道的體 現呢’?
義與利的選擇
【原文】
子日:「君子喻①于義,小人喻于利。」
【註釋】
①喻:明白,懂得。
【譯文】
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讀解】
這正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一樣, 把「義」與‘喇”作為一對對立的範疇並列起來,讓你作二者不 可得兼的選擇。
你選擇‘義”還是「利」呢?
其實,你已沒有選擇,因為你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
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於言利」的傳統心態。直到 進人市場經濟體制的時代,人們才發現,君子也要「不羞於言 利」,該做的貢獻要做,該拿的錢也照樣要拿。也就是既要「喻于 義」,也要「喻于利」。
於是便有了「義」與「利」之間的若干糾葛,若干不清,若 干的尷尬人做出若干的尷尬事。比如說「義演」還是‘利演”的 問題,勞動所得還是貪污受賄的問題,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問題是不是出在「利」這頭猛獸一旦被釋放出來,「義」就不 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臘神話中潘多拉的魔盒一樣,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間就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