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20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20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20,共100。
回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八個字上來看,對一般人來說, 敏而好學似乎還比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恥下問就非常之難 了。因為,敏而好學不外乎是聰明而勤奮罷了,這方面的典型,有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甚至「頭懸樑,錐刺股」等等。而不 恥下問則是要向不如我們自己的人請教,這不僅僅是個好不好學 的問題,而且還牽涉到自尊心、虛榮心的問題在內。
人們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 力弱,自己孤陋寡聞,求教於位尊者、能力強者、見多識廣者,那 似乎沒有什麼,不以為恥.一旦反過來,以位尊求教於位卑,以 能力強求教於能力弱,以博求教於寡,便立即感到臉上不光彩,恥 于開口了。   如果你是教師,如果你是在上為官者,試試看:向你的學生 討教,向你的屬下村教,不要礙口飾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請 教的話題用查問的口氣來說。
那才叫難。
所以,儘管「不恥下問」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但要真 正實行起來,還真有一點考人呢。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原文】
子謂子產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②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註釋】
①子產:春秋時鄭國的賢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在 鄭簡公、鄭定公時執政22年,使鄭國能夠在晉國和楚國兩大強國之間得到尊 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養。
【譯文】
孔子談論子產說:「他具備君子之道的地方有四個方面:自我 修養嚴肅認真;服事君王恭敬謹慎;教養人民多用恩惠;役使百 姓合乎道義。」
【讀解】
子產是著名的政治家,鄭國的賢宰相。
孔子通過對子產的評價提出了作為政治家應該做到的四個方 面內容:嚴於律己;忠於君上;以恩惠教養人民;以道義役使百 姓。這四個方面既包含了對人對己,又包含了對上對下,是一個 較為全面的評價和要求。
正因為子產能夠做到這幾方面,才能夠使鄭國在當時自立於 強國之間而興盛起來;也正因為子產能夠做到這凡方面,才能夠 使他自己保持相位22年而得到人民擁護,同僚支持,國君信任。


  
所以,孔子在這裡特別加以讚揚,實際上所表達的,是聖人心目中理想的政治家風範。
久而敬之的交友藝術
【原文】
子日:「晏平仲①善與人交,久而敬之②。」
【註釋】
①晏平仲;即晏嬰,春秋時齊國著名賢大夫,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 時執政。事蹟見于《晏子春秋》和《史記·管晏列傳》。②之:指晏嬰。  
【譯文】
孔子說:「晏平仲善於和別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別人越尊敬 他。」
【讀解】
關於交友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我們常常感嘆:「相識滿 天下,知已能幾人?」這就是說,能夠善始善終,始終保持友誼的 朋友是很少的。
可晏子這人卻很有點了不起,他不僅能和朋友善始善終,保 持友誼,而且還能讓朋友越久越尊敬他。
晏子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呢?聖人並沒有說。也就是說,孔 子在這裡所讚美晏子的,實際上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和過程。 聖人微言大義,我們也不好妄力加猜度。只好把「久而敬之」作為 一種理想的交友境界而提出來共勉。至于怎樣達到這個境界,那 就只好根據各自的交友經驗和感受去細心揣摩和領悟了。
但願我們都不要像酒肉朋友一樣,三杯酒下肚,你好我好一 切都好,一旦遇到利害關係或有風吹草動,便成為生冤家死對頭。 只要大家竭誠相待,推己及人,「久而敬之」也就不會是什麼難以 達到的境界。
關鍵是不是在一個「誠」字呢?
正確對待上台與下台
【原文】
子張問日:「令尹子文①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 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
【註釋】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宰相。子文,姓鬥, 名豰于菟(gou wu tu),字子文。根據《左傳》記載,子文于魯莊公三十 年開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讓位給子玉,其中相距28年,在這28年中 幾次被罷免又被任命。
【譯文】
子張問道:「令尹子文三次上台就任令尹,沒有高興的樣子; 三次被罷免,沒有怨憤的臉色。交接工作時,總是把自己任令尹 的政事—一告知新任令尹的人。這個人怎麼樣呢?」孔子說:「忠 臣啊!」
【讀解】
三次上台又三次下台,這就是所謂的宦海沉浮了罷?
可貴的是,三次上台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沒有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感覺,所以沒有沾沾自喜。 更可貴的是,三次下台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委屈,沒有靠 邊站的失落感,所以沒有怨氣衝天,一臉晦氣。
這種進退自如,就是《菜根譚》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 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風度。
那可真不是等閒之輩所能具有的風度啊!
廢除了幹部終身制以後,上台與下台的問題冷峻地擺在每個 官員的面前。上台時不沾沾自喜還比較容易做到,下台時無動于 衷可就難了啊!唐人寫詩說得好:「逢人都說休官好,林下何曾見 一人!」雖然大家都知道「上台終有下台時」的道理,但正如爬山 一樣,的確是「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台容易下台難啊!更不用說 在下台時還把工作中的一切都甘心情願、滿腔熱忱地交待給繼任 了,除非是自己選定的接班人,可以繼續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