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30


作者:孟子
頁數:30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30,共89。
孟子在齊宣王那裡雖然受到比較好的接待,甚至做了客卿,在 不少問題上(例如是否攻打燕園,是否佔領燕園等)齊宣王也征 求他的意見。但齊宣王卻始終不願意實施孟子所提出的「仁政」方 案,所以,孟子還是只有「致為臣而歸」,辭職歸家了。
當齊宣王通過臣下來轉達留住孟子的願望時,孟子以「辭十 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作為回答,表明了自己做官絶對不是為 了個人發財致富,而是為實現政治抱負,濟世救民。接着,孟子 便說了一段寓言式的話,指出了官場和商場都有人想進行壟斷的 現象。
之所以說孟子的這段話像寓言,是因為它的含義極其深刻而 具有哲理。
官場的壟斷現象不用多說大家也很清楚,自古便有裙帶關係, 就像孟子這裡所指出的子叔疑,自己做官不算,還要讓自己的子 弟都去做官。話說回來,世襲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壟斷制度。即便 不是世襲的科舉制度,其壟斷現象也是非常嚴重的。一部《官場 現形記》所揭露的種種醜惡,其實也並沒有跳出孟子的時代多遠。 所以,孟子所指出的官場壟斷是深刻而意義深遠的。


  
尤其具有超前意義的是,孟子在指出官場壟斷現象的同時,還 指出了市場壟斷現象的起源。其「賤丈夫」的說法固然具有濃厚 的寓言色彩,商業稅的徵收也絶不會真正起源於這個「賤丈夫」。 但是,「賤丈夫」不過是「罔市利」的市場壟斷行為的化身罷了, 所以,說徵收商業稅起源於這種市場壟斷行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為有意思的是,我們都知道壟斷資本主義是近現代社會的產物, 而孟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了這個壟斷的怪物—一「賤丈夫」。 雖然性質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但其超前意義,不是很值得深思嗎?
就我們今天而言,市場經濟的競爭已癒來愈激烈,愈來愈卷 進全民的注意力。「賺進每一分可能賺到的錢“,已成為很多經商 者的心願。但是,如果只圖自己賺錢而“罔市利」,不顧別人利 益,則很可能成為孟子筆下的「賤丈夫」,成為大家群起而攻之的 對象。結果很可能會事與願違,不僅不能「罔市利」,反而還會做 「市利」所罔,落入教中,走投無路。所以,還是不要做「賤丈 夫」而做「大丈夫」罷。
就孟子的本意而言,「賤丈夫」的寓言是為了配合說明官場與 商場一樣存在着壟斷,干擾着他說服齊王實施仁政。而這,正是 他不願意享受十萬鐘的俸祿而辭職還鄉的根本原因。一心想稱霸 于列強的齊宣王又哪能體會到這些呢?就算體會到,又會不會真 正採納孟子的建議,實施以道德來統一天下的「仁政」呢?這些 都是孟子所不抱希望的了,所以他只能以近乎寓言的方式來表這, 讓他的學生把它轉達回齊王那裡,任他去深思罷了。
膝文公上
膝文公上 本篇前面三章記錄孟子與膝文公之間的談話和事蹟,後兩章 分別記錄孟子對農家和墨家兩個學派的觀點。其中對農家的觀點 論述社會分工問題,且有農家的資料價值,較為重要。全篇原文 一共只有5篇,本書選3篇。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原文】
膝文公為世子①,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 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 已矣。成規②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 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 儀③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膝,絶長補短,將五 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註釋】   
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書常通用。②成規  :齊國的勇士。 ③公明儀:人名,複姓公明,名儀,魯國賢人,曾 子學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⑤瘳(Chou):病癒。
【譯文】
滕文公還是太子的時候,要到楚國去,經過家國時拜訪了孟 子。孟子給他講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話題不離堯舜。   太子從楚國回來,又來拜訪孟子。孟子說:「太子不相信我的 話嗎?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脫對齊景公說:『他是一個男子漢,我 也是一個男子漢,我為什麼怕他呢?』顏淵說:『舜是什麼人,我 是什麼人,有作為的人也會像他那樣。』公明儀說:『文王是我的 老師;周公難道會欺騙我嗎?』現在的滕國,假如把疆土截長補短 也有將近方圓五十里吧。還可以治理成一個好國家。《尚書》說 『如果藥不能使人頭昏眼花,那病是不會痊癒的。」』
【讀解】
「道性善」和「稱堯舜」是孟子思想中的兩條綱,而這兩方面 又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揚「性善論」。「性善」的正式說法,最早就 見于這裡。所以,本章還有重要的思想史資料價值。當然,從 「性善」的內容來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孫五上》)的 論述中就已經展開了。
「稱堯舜」就是宣揚唐堯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 口聲聲所說的「仁政」。 所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 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礎,二者的關係是 密不可分的。 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稱堯舜」,這是非常清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