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史 下    P 14


作者:張廷玉等
頁數:14 / 192
類別:歷史

 

明史 下

作者:張廷玉等
第14,共192。
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撫陝西。先是,帝以應天、開封為南北京,臨濠為中都。御史鬍子祺上書曰:「天下形勝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高,控制西北,堯嘗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帶河、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卜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非有涇、渭、氵霸、滻之雄。夫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帝稱善。至是,諭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汝往以省觀風俗,慰勞秦父老子弟。」於是擇文武諸臣扈太子行。既行,使諭曰:「爾昨渡江,震雷忽起於東南,導爾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陰不雨,佔有陰謀,宜慎舉動,嚴宿衛,施仁布惠,以回天意。」仍申諭從行諸臣以宿頓聞。
比還,獻陝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及當除服,帝不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東,謚曰懿文。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太子元妃常氏,繼妃呂氏。生子五:長雄英,次建文皇帝,次允熥,次允熞,次允熙。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即帝位,復稱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遇春女。洪武四年四月冊為皇太子妃。十一年十一月薨,謚敬懿。太祖為輟朝三日。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后。永樂元年復稱敬懿皇太子妃。
皇太后呂氏,壽州人。父本,累官太常卿。惠帝即位,尊為皇太后。燕兵至金川門,迓太后至軍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已火。既而隨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樂元年復稱皇嫂懿文太子妃。


  
初,太祖冊常妃,繼冊呂妃。常氏薨,呂氏始獨居東宮。而其時秦王樉亦納王保保妹為妃,又以鄧愈女為配,皆前代故事所無也。
睿宗興獻皇帝祐杬,憲宗第四子。母邵貴妃。成化二十三年封興王。弘治四年建邸德安。已,改安陸。七年之籓,舟次龍江,有慈烏數萬繞舟,至黃州復然,人以為瑞。謝疏陳五事。孝宗嘉之,賜予異諸弟。
王嗜詩書,絶珍玩,不畜女樂,非公宴不設牲醴。楚俗尚巫覡而輕醫藥,乃選布良方,設藥餌以濟病者。長史張景明獻所著《六益》于王,賜之金帛,曰:「吾以此懸宮門矣。」邸旁有台曰陽春,數與群臣賓從登臨賦詩。正德十四年薨,謚曰獻。


  
王薨二年而武宗崩,召王世子入嗣大統,是為世宗。禮臣毛澄等援漢定陶、宋濮王故事,考孝宗,改稱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王妃為「皇叔母」。帝命廷臣集議,未決。進士張璁上書請考興獻王,帝大悅。會母妃至自安陸,止通州不入。帝啟張太后,欲避天子位,奉母妃歸籓。群臣惶懼。太后命進王為興獻帝,妃為興獻後。璁更為《大禮或問》以進,而主事霍韜、桂萼,給事中熊浹議與璁合。帝因諭輔臣楊廷和、蔣冕、毛紀,帝、後加稱「皇」。廷和等合廷臣爭之,未決。嘉靖元年,禁中火,廷和及給事中鄧繼曾、硃鳴陽引五行五事,為廢禮之證。乃輟稱「皇」,加稱本生父興獻帝,尊園曰陵,黃屋監衛如制,設祠署安陸,歲時享祀,用十二籩豆,樂用八佾。帝心終未慊。三年加稱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興國太后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建廟奉先殿西,曰觀德殿,祭如太廟。七月,諭去本生號。九月,詔稱孝宗皇伯考,稱獻皇帝曰皇考。
璁、萼等既驟貴,干進者爭以言禮希上意。百戶隨全、錄事錢子勛言獻皇帝宜遷葬天壽山。禮部尚書席書議:「高皇帝不遷祖陵,太宗不遷孝陵,蓋其慎也。小臣妄議山陵,宜罪。」工部尚書趙璜亦言不可。乃止。尊陵名曰顯陵。
明年,修《獻皇帝實錄》,建世廟于太廟左。六年,以觀德殿狹隘,改建崇先殿。七年,命璁等集《明倫大典》,成,加上尊謚曰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親制《顯陵碑》,封松林山為純德山,從祀方澤,次五鎮,改安陸州為承天府。
十七年,通州同知豐坊請加尊皇考廟號,稱宗以配上帝。九月,加上尊謚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祔太廟,位次武宗上。明堂大享,奉主配天,罷世廟之祭。四十四年,芝生世廟柱,復作玉芝官祀焉。穆宗立,乃罷明堂配享。
初,楊廷和等議封益王次子崇仁王厚炫為興王,奉獻帝祀。不允。興國封除。獻帝有長子厚熙,生五日而殤。嘉靖四年贈岳王,謚曰懷獻。
皇后蔣氏,世宗母也。父斅,大興人,追封玉田伯。弘治五年冊為興王妃。世宗入承大統,即位三日,遣使詣安陸奉迎,而令廷臣議推尊禮。咸謂宜考孝宗,而稱興王為皇叔父,妃為皇叔母。議三上,未決。會妃將至,禮臣上入宮儀,由崇文門入東安門,皇帝迎于東華門。不許。再議由正陽門入大明、承天、端門,從王門入宮。又不許。王門,諸王所出入門也。敕曰:「聖母至,禦太后車服,從禦道入,朝太廟。」故事:后妃無謁廟禮。禮臣難之。時妃至通州,聞考孝宗,恚曰:「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留不進。帝涕泣願避位。群臣以慈壽太后命,改稱興獻後,乃入。以太后儀謁奉先、奉慈二殿,不廟見。元年改稱興國太后。三年乃上尊號曰本生章聖皇太后。是年秋,用張璁等言,尊為聖母章聖皇太后。五年,獻帝世廟成,奉太后入謁。七年,上尊號曰慈仁。九年,頒太后所制《女訓》于天下。十五年,奉太后謁天壽山陵,命諸臣進賀行殿。是年加上尊號曰康靜貞壽。
十七年十二月崩,諭禮、工二部將改葬獻皇帝于大峪山,以駙馬都尉京山侯崔元為奉迎行禮使,兵部尚書張瓚為禮儀護行使,指揮趙俊為吉凶儀仗官,翊國公郭勛知聖母山陵事。已,帝親幸大峪相視,令議奉太后南詣合葬。而禮部尚書嚴嵩等言:「靈駕北來,慈宮南詣,共一舉耳。大峪可朝發夕至,顯陵遠在承天,恐陛下春秋念之。臣謂如初議便。」帝曰:「成祖豈不思皇祖耶,何以南孝陵?」因止崔元等毋行,而令趙俊往,且啟視幽宮。是年上尊謚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明年,俊歸,謂顯陵不吉,遂議南巡。九卿大臣許贊等諫。不聽。左都御史王廷相又諫。帝曰:「朕豈空行哉,為吾母耳!」已而侍禦呂柟、給事中曾烶、御史劉賢、郎中嶽倫等復相繼疏諫。不聽。三月,帝至承天,謁顯陵,作新宮焉,曰:「待合葬也。」歸過慶都,御史謝少南言:「慶都有堯母墓,佚于祀典,請祀之。」帝曰:「帝堯父母異陵,可知合葬非古。」即拜少南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檢討,定議葬大峪山。四月,帝謁長陵,諭嚴嵩曰:「大峪不如純德。」仍命崔元護梓宮南祔。閏七月,合葬顯陵,主祔睿宗廟。
贊曰:興宗、睿宗雖未嘗身為天子,而尊號徽稱典禮具備,其實有不容泯者。史者所以記事也,記事必核其名與實。曰宗曰帝者,當時已定之名,名定而實著焉矣。爰據《元史》裕宗、睿宗列傳之例,別為一卷如右,而各以後附焉。   
列傳第四 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