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一    P 249


作者:李昉
頁數:249 / 334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一

作者:李昉
第249,共334。
王妙想是蒼梧女道士。不吃五穀,駕馭氣息,住在黃庭觀旁的水邊。她精誠朝拜,想念丹府,因此感通。每到月初一,常有奇異的光影雲物和重嶂幽谷出現,人很少到那樣的地方,妙想也不曾把她見到的情景告訴別人。如此一年多,有一個月初一的那天,忽然有音樂在遙遠的半空中,虛幻輕漫而不下,時間稍長就散去了。又過了一年多,忽然靈香濃郁而又強烈,祥雲彌滿庭院,天樂的聲音震動山林深谷,光照壇殿,象十個太陽那麼明亮,空中呈現金碧的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不敢看。不一會兒,千乘萬騎從懸空下來,都騎着麒麟、鳳凰以及龍鶴、天馬。儀仗隊和護衛的有幾千人,人都一丈多高,拿着戈戟兵杖,飄揚着旗旛傘蓋。過了很久,才有鶴蓋鳳車引導着九龍輦車,下降到壇前。有一個人穿著羽衣,戴着寶冠,佩着劍,拖着鞋,升殿坐下。他的身上赫然有五色光芒,簇擁隨從的群仙也有幾百人。妙想就去拜見。大仙對妙想說:「我就是舜帝。從前因理國勞倦,在這座山養生修道,總想誘導教化後進之人,使世人知道沒有不可教化的人。而且大道在於內,不在於外;道在自身,不在他人。《玄經》所說的修之於身,他的道德就是具備了,這指的是修道在於自己,證仙成真不是他人所能辦到的。我看了地司的奏章,你在此山三十多年,始終如一,守德不邪,心想貞神,遵承道戒,你也心誠到極點了。如果不能證仙成真,這就是天道棄人了。《玄經》上說,常做善事,救助萬物,便沒有棄物。天道周全普遍地佈下恩惠,是考慮到每個物都想使它成就,每個人都想把他度引。只是世人福果單微,道氣浮淺,不能精專于道。既有修行,又不勤奮持久,道氣沒有靈應,而自己心中已倦怠,這是人自己棄道,不是道棄人啊。你精誠一到,將會生百生千寄希望于所誠,不息不退,很值得同情。我從前遇到太上老君,他把《道德真經》拿給我看,治國治身,度引別人施行教化,這也可以用來聯結天地、堵塞乾坤、溝通九天、貫穿萬物,作為施行教化的要旨、修仙證果的根本,不可譬論而談。我常常把它銘記在心,傳佈於物,弘揚道義,救助世俗,不敢片刻鬆懈倦怠,至今稟承師訓,當作終劫之寶。但世俗中浮詐迷妄的人多,譏笑謙和的人,把他當作怯懦;輕視退身之道,把它當作迂劣;嘲笑絶聖棄智的宗旨,把這看作荒唐;鄙視絶仁棄義的言詞,以為勁捷。是因為被俗念所迷卻不知道啊。玄聖的心意,將宴恢復淳樸,尊崇玄道,斥逐邪惡。邪惡除去以後,至道自然顯現;淳樸確立以後,浮薄紛爭的風氣自退。這樣,就使正義制裁沒有地方施行,兼愛的慈心無處放矢,昭灼的聖明無處用,機敏之智無處行。天下混然一體趨奔歸於大順,這就是玄聖的最大願望。可惜世俗膚淺偽詐,人們趨奔奢侈和虛偽,帝王不能安心治國,就會萬緒交馳;道化不能順利施行,就會百家紛爭。所以說這是人們自迷。其時日本來很久了,如果洗心革面,獨善其身,能用至道作師表,以長生為最終志趣,很難找到這樣的人了。我因為你修學道術,辛勤誠懇,暫來察看。你的仙骨早就具備了,還遲疑什麼呢?你一定能得道啊。我從前在民間,年紀還小,忽然感應太上道君,降臨到我的曲室之中,教給我修身之道、治國的策略,讓我閉目安坐,冉冉升空,到了南方之國叫作揚州。向上直達鬥牛,向下俯瞰淮澤。進入十龍門,渡過昭回河、瓠瓜津,找到水源叫作方山,四面各寬千里,當中有玉城瑤宮,這裡叫九嶷山。九嶷山有九座山峰,每峰有一河,九江分別流于其下,而注入六合,周而複始,逆流而上到這裡,以灌天河。所以九水從此山發源流出,上下流淌灌注,遍及四海,使我導九州開八域而歸功此山。山有三宮,第一宮名叫天帝宮,第二宮名叫紫微宮,第三宮名叫清源宮。我根據曆數前去以後,回來治理此山,在上住在紫微宮,向下鎮守在這裡。常久視無為之道,分別派遣仙官到下界去教化人。那諸天的上聖、高真、大仙,因為劫歷不常、代運流轉、陰陽倚伏、生死推移而生憐憫之心。轉眼之間,人就到了陽九百六的期限。勤勤懇懇地下世行教以救人,更加對世人求道感到迫切。世人求道之心若有若無,繫念存想在心的,百萬人當中沒有一人能勤修長久的。天上真仙憐憫俗人,常在人間隱影化形,隨處使人開化覺悟,而千萬人當中沒有一個可教的人。古來有句話說:『修道如初,得道有餘。』多數人是起始勤懇,中途怠惰,前功盡棄了。難道是天道對不起人嗎?你傳播宣揚我的意見,廣泛地讓人們明白。此山九峰都有宮室,命真官主管它們。下面有寶玉五金、靈芝神草、三天所保護的仙藥,以及太上老君所收藏的經文。有的在石室洞台,有的在雲崖峭谷。所以也有靈司主管,並讓巨虯猛獸、螣蛇毒龍防備護衛。九座山峰是:第一峰叫作長安峰,第二峰叫作萬年峰,第三峰叫作宗正峰,第四峰叫作大理峰,第五峰叫作天寶峰,第六峰叫作廣得峰,第七峰叫作宜春峰,第八峰叫作宜城峰,第九峰叫作行化峰。下有宮闕,各作為治所。九水是:第一水叫作銀花水,第二水叫作復淑水,第三水叫作巢水,第四水叫作許泉,第五水叫作歸水,第六水叫作沙水,第七水叫作金花水,第八水叫作永安水,第九水叫作晉水。這九水支流四海,周圍灌溉無窮。山中珍禽異獸無所不有,沒有毒螫鷙玃之物,可以在此度世,可以在此養生,可以在此修煉道術,可以在此成仙登真。你住在山上以來,不曾遊覽山的四外、脫離于塵世之外,遠眺碧空,俯視山巒,本來不可能知道這些。我為你指點它,能不勉力修行嗎?我等待你能駕影策空,然後反過來研究它的本末了。」於是命侍臣把《道德》二經以及駐景靈丸傳給妙想而去。此後一年或三五年,舜帝就降臨黃庭觀一次。十年後,妙想白日昇天。這座山因為是舜修道的地方,所以叫作道州營道縣。

成公智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