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371


作者:李昉
頁數:371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李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太平廣記 二

後唐莊宗年十一從晉王討王行瑜。初令入覲獻捷,昭宗一見,駭異之曰:「此子有奇表。」乃撫其背曰:「兒將來之國棟,勿忘忠孝于吾家。」乃賜鸂鶒酒卮、翡翠盤。十三讀春秋,略知大義。騎射絶倫。其心豁如,採錄善言,聽納容物,殆劉聰之比也。又云,昭宗曰:「此子可亞其父。」時人號曰「亞子」。(出《北夢瑣言》)

【譯文】

後唐的莊宗十一歲時跟隨晉王討伐王行瑜,每次命令他入關報捷。昭宗皇帝見了他驚奇地說:「這個孩子的相貌奇特。」因此而拍着他的脊背說:「你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不要忘了忠於我們李家。」並且賞賜給他鸂鶒酒杯和翡翠盤。莊宗十三歲讀《春秋》,就知道大概意思,他騎馬射箭的技藝非常高超,並且心胸開闊,善於聽從正確的意見,有度量,能容人,趕上十六國時的劉聰了。昭宗皇帝說:「這個孩子可以僅次於他的父親。」所以當時的人們都稱他為亞子。

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

李子萇 袁安 嚴遵 李崇 魏先生 李義琛 蔣恆 王璥 李傑 裴子云 郭正一 張楚金 董行成 張鷟 張松壽 蘇無名 趙涓 袁滋



  
李子萇

漢李子萇為政,欲知囚情。以梧檟為人,象囚人形,鑿地為陷,以蘆為郭,臥木囚其中。囚罪正是,木囚不動;囚冤侵奪,木囚動出。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邪?將天神之氣動木囚也!(出《論衡》)

【譯文】

漢朝的李子萇處理政務,想要知道關押在監獄裡的罪犯的情況。他便將木頭當作人,將木頭刻成罪犯的形狀,在地上挖一個坑作為監獄,用蘆葦插成監獄的牆壁,然後將木人橫放在裡面。如果木人所代表的那個罪犯所判定的罪行正確,則木人不動。如果木人所代表的罪犯有冤屈,木人就會自動躍出來。不知道是罪犯的靈魂附在了木人身上,還是有神仙在操縱木人?


  

袁安

漢袁安為楚相。會楚王坐事,平相牽引,拘繫(「系」字原闕,據明抄本、許本、黃本改)者千餘人。毒楚橫暴,囚皆自誣。歷三年而獄不決,坐掠幽而死者百餘人。天用炎旱,赤地千里。安授拜,即控轡而行。既到,決獄事,人人具錄辭狀,本非首謀,為王所引,應時理遣。一日之中,延千人之命。其時甘兩滂霈,歲大豐稔。(出《汝南先賢傳》)

【譯文】

漢朝的袁安是楚國的丞相,楚王獲罪,牽連到其他的人,陸續抓了一千多人,這些人經受不住毒刑拷打,全都自己誣陷自己。經過了三年,也沒有審理清楚這個案子,關押的人被拷打死一百多人。天降旱災,幾千里地看不到莊稼。袁安接受了審理此案的任務,他騎馬趕往那裡,到了以後立即審理案件。他讓每個人如實陳述自己的情況,只要不是主謀,而是受到了楚王牽連的,立即釋放,一天之內,保全了上千人的性命。這時久旱的天氣下起了大雨,當年的莊稼獲得了大豐收。

嚴遵

嚴遵為揚州刺史,行部,聞道傍女子哭而聲不哀。問之,亡夫遭燒死。遵敕吏輿屍到,令人守之曰:「當有物往。」更日,有蠅聚頭所。遵令披視,銕錐貫頂。考問,以淫殺夫。(出《益都耆舊傳》)

【譯文】

嚴遵是揚州刺史,八月份巡視部屬時聽到路旁有女子在哭,但聲音並不悲哀。嚴遵詢問那個女子,女子回答丈夫被火燒死了。嚴遵命令差人將屍體運來,派人守着。他說:「會有東西來到屍體旁邊。」第二天,有蒼蠅聚集在屍體的頭頂,嚴遵命令撥開頭髮查看,發現有一鐵錐插在死者的頭頂。經過拷問那個女子,知道這個女子同別人淫亂將自己的丈夫殺了。

李崇

北齊頓丘李崇,陳留公誕之子。高祖時,為兗州刺史。兗州比多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搥鼓亂擊。四面諸村,始聞者撾鼓一通,次聞者復撾以為節,俄頃之間,聲布百里。伏其險要,無不擒獲。諸州置鼓,自此始也。世宗時,除揚州刺史。崇明察審,奸邪憚之,號曰「臥虎」。(出《談藪》)

【譯文】

北齊時頓丘的李崇是陳留公陳誕的兒子。高祖皇帝時,他擔任兗州刺史。兗州的土匪很多,李崇叫人在每一個村莊修建一座亭樓,樓上懸掛一面鼓。如果有土匪搶劫,那裡的人們便使勁敲鼓。四周的村莊聽到鼓聲,立即敲一通鼓。遠處的村子聽到鼓聲,也陸續敲一通鼓。頃刻之間,鼓聲響徹百里,然後派出隊伍,埋伏在險要的地方,沒有一次不將土匪抓獲的。各州設置鼓,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世宗皇帝的時候,李崇出任揚州刺史。他擅長調查處理案件,違法做壞事的人全都怕他,給他起了個綽號「臥虎」。

魏先生

魏先生生於周,家于宋,儒書之外,詳究樂章。隋初,出遊關右。值太常考樂,議者未平,聞先生來,競往謁問。先生乃取平陳樂器,與樂官林(明抄本「林」作「蘇」)夔、蔡子元等,詳其律度,然後金石絲竹,鹹得其所,內致清商署焉。太樂官斂帛二百段以酬之,先生不復入仕,遂歸梁宋,以琴酒為娛。及隋末兵興,暢玄感戰敗,謀主李密亡命雁門,變姓名以教授。先生同其鄉曲,由是遂相來往。常論鐘律,李密頗能。先生因戲之曰:「觀吾子氣沮而目亂,心搖而語偷。氣沮者新破敗;目亂者無所主;心搖者神未定;語偷者思有謀於人。今方捕蒲山黨,得非長者乎?」李公驚起,捉先生手曰:「既能知我,豈不能救我歟?」先生曰:「吾子無帝王規模,非將帥才略,乃亂世之雄傑耳。」李公曰:「為吾辯析行藏,亦當由此而退。」先生曰:「夫為帝王者,寵羅天地,儀範古今。外則日用而不知,中則歲功而自立。堯詢四岳,舉鯀而殛羽山,此乃出於無私;漢任三傑,納良而圍垓下,亦出於無私也。故鳳有爪吻而不施,麟有蹄突而永廢者,能付其道,而永自集於時者,此帝王規模也。凡為將帥者,幕建太一旗,驅無戰之師,伐有民之罪。乃凋戈既授,玉弩斯張,誠負覊之有言,那季良之猶在。所以務其宴犒,致逸待勞,修其屯田。觀釁(」釁「字原闕,據明抄本補)而動。遂使風生虎嘯,不可抗其威,雲起龍驤,不可攘其勢。仲尼曰:」我戰則克,孟柯云:‘夫誰與敵?’此將帥之才也。至有衷其才智,動以機鈐,公于國則為帥臣,私於己則曰亂盜。私於己者,必掠取財色,屠其城池。朱亥為前席之賓,樊噲為升堂之客。朝聞夕死,公孫終敗於邑中;寧我負人,曹操豈兼于天下。是忘輦千金之貺,陳一飯之恩,有感謝之人,無懷歸之眾。且魯史之誡曰度德,連山之文曰待時。尚欲謀於人,不能惠於己。天人厭亂,曆數有歸。時雨降而襖蕣除,太陽升而層冰釋。引繩縛虎,難希飛兔之門,赴水持瓶,豈是安生之地?吾嘗望氣汾晉,有聖人生。能往事之,富貴可取。「李公拂衣而言曰:」隋氏以弒殺取天下,吾家以勛德居人表。振臂一呼,眾必響應。提兵時伐,何往不下。道行可以取四海,不行亦足王一方。委質于時,誠所未忍。汝真豎儒,不足以計事。"遂絶魏生。因寓懷賦詩,為鄉吏發覺,李公脫身西走,所在收兵。北依黎陽,而南據洛口,連營百萬,與王充爭衡,首尾三年,終見敗覆。追思魏生之言,即日遂歸於唐。乃授司農之官。後復桃林之叛。魏生得道之士,不志其名,蓋文真之宗親也。(出《甘澤謡》)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