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吳三桂    P 352


作者:三月
頁數:352 / 413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三月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吳三桂

圓圓見老和尚那醉醺醺的樣子,不由地一笑道:「還說不醉,怎的學狗叫?」

老和尚搖頭晃腦:「告訴你,我就是醉死,心裡也不糊塗。至于學狗叫,每每酒足,常自為之,不肯為人道而已!其中緣故,說來傷心。多年來,我從不肯露本相,事到如今,還有什麼不可說的呢?……我要對你講講心裡話,我憋得慌,憋得慌啊!」說罷,他抓住胸口,淒涼地笑道。

「你我素不相識,老師傅為何對我講心裡話呢?」圓圓覺得這位老和尚言語奇特。

「你我固不相識,但老納卻知道你是何人。」說罷又是一陣淒涼的笑。

圓圓聽了這話就更覺奇怪了。還沒等她再次發問只聽那老和尚又道:



  
「女施主,其實你也不必隱姓埋名,你我本是同命相憐啊!所不同之處的是你心中還有平西王爺,而老納心中卻早已無牽無掛了……」

圓圓聽罷不由地就是一驚,往後退了兩步,上上下下打量着這位衣衫不整的老和尚。心想他怎知我和王爺有關聯,莫非他知道我的真實身份?……或許,他就是報晨長老?……

老和尚見狀又是一笑:「世間之大,無非在喘吸之間,我又怎能不認得王妃呢?不瞞你說.老納就是你要找的報晨和尚。」

圓圓聽了又是一驚,看著面前這位渾身酒氣,衣衫不整的老和尚遲愣了許久。

老和尚憂傷地搖了搖頭,暗淡無光的眼睛仰望着明月,長嘆道:「其實你也不必驚奇,世間就是這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今日你我能相遇,也算是前世有緣,老納就把心裡話說出來,你就明白了。」

圓圓小聲道:「長老,您要說什麼?」


  

「是了,我要說……」他一下子像老了十歲,佝僂了腰,龍鍾之態可掬,慢慢地說下去。

「當年韃子南下,攻破郡城,我身為郡守,慨然赴死,義不容辭,率領妻妾及大小家人昭告天地,北面拜君,爾後從容就縊。我妻有孕在身,懸于梁而胎墮,家有一狗竟守着不去,鄰家的狗爭着要吃胎兒,我家的狗就奮力保護着胎兒,先後咬死四隻鄰家的狗,最後它也力盡而死……舉家男女二十六人,偕墮胎及吾犬均亡,惟我以繩斷昏絶于地而獨活……每念及此,心痛如絞,借醉而為犬吠,無非憑弔之意……蒼天!若不能驅殺滿虜,成就光復,何顏對室中就義之二十六人?……」

老和尚滿臉淚水,一口氣噎住,說不下去了。

圓圓向小英和小倩使了個眼色,她們急忙上前扶住了老和尚,為他揉胸捶背。

圓圓切齒道:「滿虜入關,滅我社稷,殺我人民,占我土地,亡國之痛唸唸在心,所謂人神共憤是也!先生不必這般慘苦,驅蠻類,圖恢復,正需我輩奮發。……只是……」說著圓圓又低下頭來。

老和尚仰天浩嘆:「你身為女子,能有此報國之心,真是難得啊!只是大勢已去,氣數將盡。無望啊!」

「不知長老此話怎講?」圓圓又抬起頭來,想聽老和尚講個究竟。

老和尚用無神的眼睛看著圓圓,慘然道:「記得二十三年前,韃子初進中原,江西總兵金聲拒反,大同總兵反,那才叫一呼百應,旬日間所在盡叛,其時不僅有故明皇室為號召,有李闖,張獻忠人馬,處處抗清,還有因圈地逃人、受逼不堪為奴、相率成盜的無數流民,正是天下大亂,殺人如麻的時候,應了三百年一大劫啊!……可惜這時機已一去不復返,不復返了!……」

月下的老和尚,毫無醉意,狂態盡收,冷靜下來,坐在青條石上。從他的眼角眉梢之間突然透出了深不可測的睿智和令人生畏的勁氣。

「請教長老,不知平西王此番起兵又順乎天意嗎?」圓圓此刻似乎完全不相信自己以前的想法,急忙問道。

老和尚彷彿沒有聽到,自顧自說下去:「要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事物常態,大殺大亂大劫之後,人心思定,也是常理。十年以來,韃子朝廷看準此理,剿撫並用,漸次平定各方,又革除明季三餉,減賦免役,禁圈地,寬逃人法,獎勵開荒,重用故明舊臣,開科取士,嚴禁科場弊端,種種舉措,無不順乎民心,開國幾十年來,國勢強盛,政通人和,你我還能有什麼作為?……」

「依長老所言,平西王此次北上是逆天意而行了?」

「怎麼說呢?俗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又道是亂世出英雄,鄭成功能自立,我就不能自立……唉,這都是早先的念頭,如今壯志已隨流水去,日後隱居山林,飲酒了此殘生吧!……」老和尚又露出幾分醉態,嘻笑着說。

然而老和尚這番話,卻如石破驚天,震憾了圓圓!她心頭如同雷鳴電閃,剎那間轉過無數念頭,生出無限感慨,彷彿從湍急狹窄的小溪流突然跳進氣勢雄偉、波濤壯闊的大河大江,胸襟豁然開朗。

想罷,圓圓跪倒在地道:「請長老收我為徒,我願皈依在長老門下。」

只見老和尚哈哈大笑道:「女施主何必多禮呢?不是老納不收你,只是你一女子住在寺中多有不便,況且我又沒有收女弟子的先例,不如我介紹你去三聖庵出家,那裡的主持明月師太,人品極好,她一定不會虧待於你的。」

說罷,老和尚一甩破舊的袍袖,飄然消失在潔白的月色之中,遠處又傳來了一陣陣的狂歌之聲……

圓圓向老和尚遠去的方向深施一禮,轉身與小英和小倩按照老和尚的指點,直奔三聖庵而去。

這三聖庵就座落在峨嵋山腳下的一個山坳之中,因其地形隱蔽,而且規模也並不大,因此很少為外人所知道。該庵原為明代沐園公的莊農所建,本名「土主寺」,在萬曆年間才改稱「三聖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