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80


作者:陳衍
頁數:80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作者:陳衍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石遺室詩畫

一四、陳逸儒孝廉壽彭從哲兄敬如季同游歐西,通英文,譯書報,文筆不苟,力摹司馬子長。婦薛氏,好學淹雅,日擁百城,益以善病,足跡罕出戶外。撰述甚富,詩、詞、駢體文哀然,年四十餘殂謝;一女亦能文,殉焉,逸儒方為合梓遺集也。逸儒數奇,晚乃入郵傳部為官;未幾鼎革,又入海軍部授武職。
有句云:「門卒端宜梅尉隱,步兵不禁阮生狂。」梅福、阮籍皆生當鼎革之際,門卒、步兵皆以文人為之;君又嗜飲,可謂字字雅切。余索君詩可入《詩話》
者,久不出。偶過余,止誦此兩語,余謂即此足以傳矣。
一五、近日新識數詩人,皆東坡所謂「叩門如有求」者。詩亡雅廢之時,猶復得此,理宜懼悅,議者或以為聲氣標榜,顧亦問其真致力於此否耳。鉛山鬍子方朝梁,陳伯嚴詩弟子,自號詩廬,詩以外無第二嗜好也。嘗為人嬲使觀劇,
自午至酉,萬聲闐咽中,攢眉搜腸,成五言古一篇,和其師散原《題聽水第二齋》
韻者。入官署治文書外,日抱其新舊詩稿如束筍,詣所知數里外,商量不勃。其為詩專學山谷,七言律中二聯,多兀傲不調平仄,然其筆端實無絲毫俗韻,殊可喜也。《夏日即事》云:「人生快意是會合,盡日好風來東南。
芳塘半畝水清淺,
茅屋一間人兩三。看水看山殊未厭,栽桑栽竹粗已諳。青雲可致不須致,我願食貧如薺甘。」嚴幾道云:「疏宕遒雋,神肖山谷。」梁節庵云:「蕭疏兀傲,收處不稱。」《對南山》云:「自來骨肉關至性,行矣關山良獨難。橐筆還家尋一笑,傾囊市脯勸加餐。南山有雲欲招我,清夜間雨能洗肝。
明日鄰園乞新竹,呼僮斬取釣魚竿。」梁節庵云:「『洗肝』雋句,坡詩:『江水洗我肝。』」《江上奇懷友人繭公》云:「驚人雄辯雜詼諧,偏是中年意興佳。得酒便思呼等輩,除詩略不置余懷。
有時脈脈簾垂地,一任青青草滿階。美矣江山看不足,何年卜築在江淮?」《丁叔疋農部輓詩》云:「我於朝士一無可,如子清才百不多。落日樓頭成苦語,西風江上舊相過。誰知此別感今昔,何處詩魂足嘯歌?天豈能孤吾黨意?長吟獨往奈君何。」《除夕發書四弟》云:「一歲向燈盡,萬哀竟夕生。衰宗存弱弟,遣墨撫吾兄。閲世多深語,隔書有哭聲。故園人不寐,應共此時情。」


  
「隔書」句與蘇堪「書來意萬干,隔此紙一重」同工。《奉太夷先生謝書近作》云:“大化無宿留,人事紛成虧。誰則無一營,而惰其四支?孔孟走胺胺,所志扶阽危。巢許圖自安,逃世絶攀追。
夫子澹泊人,繕節能自持。頗笑腐儒拙,欲雪名士譏。龍州握兵符,留得邊人思。拂衣謝簪組,褰裳脫絆覊。
天下匹夫責,敢以無位辭。欲躋斯民康,似急其所私。不惜手足勞,願世無溺饑。近聞海藏樓,
高築東海湄。卅年飽憂患,一枕尋軒羲。寧欲自茲往,閉門與時違。東山信可樂,
蒼生願恐非。染翰公餘事,薄植非敢窺。尺幅寫新詩,千里肯見遺。詩中誇暖叟,
暖叟我所師。安得十年勤,侍公學臨池?別來再秋風,睹懷天人姿。”梁節庵評首數句云:「陶詩『人生自有道,衣食固其端。舍是反不營,而以求自安』,此得其意。」
一六、《寫義寧師詩竟,輒書所觸以呈》云:「大塊噫氣幻萬千,上飛下走日月旋。詩人能事通造化,驅使萬物歸新篇。吾師讀書善養氣,胸次浩蕩收百川。作詩不須故作勢,卻自凌厲橫無前。」《題溫叟勺湖款春圖》云:「吳子坐我室東隅,慇勤際我《款春圖》。人間何處春可款?門外已報花無餘。東風吹絮作雪舞,鋪階入硯紛模糊。豈知春意忽然盡,恨不秉燭恣游娛。」《人日立春餞別師曾彥通兄弟》云:「負手欲何為?高吟到人日。眼前春始歸,明日君又別。」
《贈陳師曾,時師曾自日本歸》云:「陳家兄弟文章伯,佳句流傳江海間。已嘗讀之為傾折,亦復強和忘愚頑。歸來道氣照人眼,可有奇方起我孱?風暖日長關底事,荒城月上抱書還。」陳伯嚴云:「直造宋賢勝處。」《夏居漫興》云: 「雙塘之水明如鏡,一帶垂楊青可攀。得意醉而非醉候,游身材與不材間。有時嘍喑仰天語,消得尋常負手閒。幸是中年健腰腳,短衣匹馬好還山。」陳伯嚴云:
「格與前首同。」《述懷》云:「年年作計隨人後,短髮長歌只自疑。來日萬端付之酒,江南片月為吾私。非關早歲思齊物,合有寒儒瘦到詩。
我已窮於孟東野,
高天厚地更何之?」《次韻師曾見贈》云:「幽居正好學逃世,窮巷何人來款關? 物外嫗歌消白日,尊前哀樂易芳顏。偶然臨水一垂釣,早晚開門飽看山。與子同生山水窟,即今飄泊未能還。」以上各詩,佳處略從同同。
蓋山谷學杜,得其一體者。在杜如「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時見漁樵人」、“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惟恐鄰人非“,不過百首之一、二。
在山谷則十首之三、四,然猶僅三、四也,君則十之七、八矣。不俗在此,僅能不俗亦在此。余贈一古詩略規之,後贈余兩詩,則聲律甚調矣。
一七、詩廬詩為師曾兄弟作者特佳,氣味至相投也。師曾衡恪為伯嚴長公子,多才藝,篆刻逼漢人,畫得倪黃風味。詩其家學,然不多作,作必不俗。《法源寺看花》云:「我心不能春,春色忽到眼。
兀立禪堂下,猶帶淚痕潸。森森出牆枝,弄晴殊瑟。留此娛須臾,但愁風力。」時君方有騎省之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