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82


作者:陳衍
頁數:82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石遺室詩畫

作者:陳衍
第82,共176。
《楔集萬生園》云:「詠歌追康樂,競病陋休文。」番禺陳公甫慶佑《前題分得山字》,首韻云:「癸丑暮春隨意遇,淒然何世間人間?」末韻云:「《華林馬射》銷沈盡,賦手空餘庾子山。」四川李姚琴稷勛《答顧印伯》云:「得過且安今夜枕,緘愁補答隔年書。」湘鄉章曼仙《卜居城南,秋夜書懷》云:「人境無車馬,花時有燕鶯。
疏星露修竹,黃月弄瑤笙。」諸君皆能覓佳句者,惜傳誦止此。憶前數年,
曼仙與丁叔雅、伍叔葆數人創古樂會,古琴古瑟,操鰻鏗然,余不知音而嗜音,亦與焉。常在雲山別墅危樓上吹笙,自下聽之,恍有天半仙人之想。未幾,叔雅下世,叔葆出守,風流雲散矣。讀曼仙「疏星」、「黃月」句,悒然久之。
二五、友人詩句可誦者,再錄如下。黃孝覺《江亭》云:「城尖徑仄微微雪,


  
布襪青鞍滑滑泥。」用杜語恰合。程穆廠,子大猶子,印伯詩弟子,《哭印伯》云:「維摩衣械飄殘雨,彭澤巾車散落花。」淒黯;《得印伯師武昌奇詩》
云:「潔膳手親江渚釣,買山心許道林鐘。」羅敷庵‧‧《逢晦聞京師有贈》
云:「深念獨居干慮進,眼高四海一身閒。」《鄭子梅仙惠茶索書》云:「來日大難唇舌乾,相響江湖賴吾子。」雅切而筆意健舉。闢霍初《廢壘》云:「紅羊劫後桃干樹,不記避秦人姓名。」有寄託。

●卷一六


一、淨名社《驂鸞詩》詳前編在閩倡和者,殆二三百首。仲兄手錄密行細字一冊,厚徑寸,屢亡復存。己酉歸里,於書堆中檢得,攜至都,擬刊傳之,不數日而復失,自是覓無有,永不復見矣。近又檢出陳蕓敏所鈔零星殘稿,錄如下。


  
《冬夜集光祿坊林佶人先生故居》云:「水國花疏一雁來,閉門無事強銜杯。綠榕朱橘滄江雨,轉眼風光到早梅。」《贈徐仲眉》云:「南州徐孺子,風義古人多。貽我新詩句,因君一嘯歌。
秋雲低近屋,哀雁忽臨河。百感酒中集,寒燈吹女蘿。」《贈葉損軒》云:「論詩文與可,妙集號《丹淵》。吾友石林子,師承已有年。
漸翻同社格,頗戒老夫圓。黃葉西風起,清江夜刺船。」《贈陳蕓敏》
云:「橫槊誰年少?平生數簡齋。磨成華省墨,歸對隱居釵。老屋書干卷,疏簾蝶一階。春雲催汝起,滑滑軟紅街。」《贈陳伯初》云:「吾愛方山子,岐亭一訪君。敢躋茶餅社,願試酒槍軍。白首論交地,黃幡戒殺文。魚王分供罷。
攜手話秋雲。」《贈李星村》云:「西園今夜譙,誰畫伯時來?粲粢諸門子,英英數霸才。晚花偏偃草,秋雨不成苔。颯爽前王地,扁舟上釣台。」《贈主人劉禮耘學畲》云:「祧唐寧抱宋,奉杜即承陶。一字庸非吝,干言敢自豪。羚羊秋峽雨,斷雁楚江濤。奇語劉師服,偏師壓爾曹。」此淨名社第二次降神於福州所作也。損軒、蕓敏、伯初家兄,皆舊同社;仲眉、星村、禮耘,新入社者。仲眉官副將,以能文充閩督幕府,已詳前編。垂老無子多病,故有「百感」云云。
損軒、蕓敏,方表章宋詩鈔。損軒村居陶江,蕓敏方以編修假歸,故有第二、三首云云。星村號琴奇老人,窮老失明,年七十無所歸,刻有《琴寄詩剩》一冊,舊居釣龍台畔,故第五首云云。林佶人先生故居,久歸劉氏,故禮耘為地主。
是夜鹿原先生亦降神,有三絶句云:「園林依舊此園林,孤負平生樹木心。金石圖書三萬卷,雲煙過眼又而今。」「陌阡迴首草青青,剩有山光敞石屏。京國舊遊嗟似雨,老來天末感晨星。」「風雨松楸啼子規,敝廬莫問水之湄。佳城枉署詩人字,多謝重刊第二碑。」款署「光祿故主人」,所居有石芝山館、景屏軒、來鶴廬諸處,故有「山光石屏」句。鹿原為鳳池林氏,族葬義井山,松柏干株,故有第三首云云。
淨名本吳企晉先生泰來號,在京師降神二年,皆稱淨名,至閩則稱不庵居士。蓋趙璞函先生文哲殉金川木果木之難者,皆在吳中七子中也。
二、次夜在仲眉家,《降壇詩》云:「參天松檜佛樓層,跌坐蒲團起杖藤。風雨國殤甘作鬼,江湖倦客合依僧。譚詩說理超先覺,變相含光證大乘。後約莫愆須記取,何妨小破讀書燈?」此詩謂此來棲息石鼓山也。
又云:「老人久在石鼓,遲諸君不至,小詩奉正。」《忘歸石》云:「娟娟泉脈微,黯黯樹色剝。誰雲吾忘歸,歸當何處托?」《達摩洞》云:「嗟哉我六祖,有洞已無鉢。所以某皈依,不妨不削髮。」《喝水岩》云:「阿師鹵莽人,喝水殊不情。夜寒空林中,
如聞凌厲聲。」《無名橋》云:「路入靈源洞,有橋而無名。題日無名橋,歲十二月成。」《尾亭》云:「朝登尾亭,跪禮晦翁壁。舍儒而歸佛,余罪不敢直。」
《無諍居》云:「禪師已茶毗,何取言歷也無諍斯有諍,持告同社者。」《齋堂》
云:「來餐常住飯,何必普門子?伊川固有言,禮樂蓋在是。」《旦過堂》云:「出門天地隘,細誦孟郊詩。旦過堂中住,飯好吾吃之。」《佛牙》云:「析骨以還父,析肉以還母。
牙介骨肉間,所以為已有。」《祖堂》云:「祖堂真祖乎? 居士乃無座。歸來結茅庵,青山轉窺破。」《舍利窟》云:「西方教則聖,其俗殊可憎。
火葬流人間,藉口茶毗燈。」《忠懿王》云:「前王持節地,名山報功祠。不見韓僱句,空摩于兢碑。」《半山亭》云:「小坐半山亭,俯視林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