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97


作者:陳衍
頁數:97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石遺室詩畫

作者:陳衍
第97,共176。
至王右丞而兼有華麗、雄壯、清適三種筆意;至老杜而各種筆意無不具備。大曆十子筆意略同;元和以降,又各人各具一種筆意。昌黎則兼有清妙、雄偉、磊珂三種筆意。北宋人多學杜韓,故工七言古者多:南宋人稍學韋柳,故有工五言者;
南渡蘇黃一派流入金源。宋人如陳簡齋、陳止齋、范石湖、姜白石、四靈輩,皆學韋柳,或至或不至,惟放翁無不學,獨七言古不學韓蘇,誠齋學白、學杜之一體,此其大較也。
一九、黃山谷謂「疏影橫斜”一聯不如「雪後園林」一聯云云。余為廣其例曰:“韓退之之『日照潼關四搧開』不如其『一間茅屋祀昭王』,柳子厚之『獨釣寒江雪』不如其『欺乃一聲山水綠』,『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不如白樂天之『開元一株柳,長慶四年春』。」
二○、詩貴淡蕩,然能濃至,則又濃勝矣;詩喜疏野,然能精微,又精善矣;


  
「鳴鳩乳燕青春深,落花游絲白日靜」、「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可謂濃至;「穿花蛺蝶」一聯,可謂精微。

●卷一九


一、東坡七言古,中間全用對句排募到底,本於老杜《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他如《洗兵馬》、《追酬高蜀州人日見奇》,則全對句而有轉韻,東坡卻少學。後山七律,結聯多用澀語對收,則學杜而得其皮者。山谷、鐵壓多學杜之七言絶句。


  
二、白樂天《寄韜光禪師》云:「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此七言律創格也。惟靈隱、韜光兩寺實一寺,一山門實兩山門者,用此格最合。其餘東西澗、南北峰、前後台、上下界,無一字不真切,故此詩不可無一,不能有二。惟東坡能變化學之,《游西菩寺》次聯云: 「白雲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略翻樂天意說之也。
據咸淳《臨安志》,
寺前有東西雙峰,寺中有清涼池、明月池,有似靈隱、韜光,故東坡亦分東西、上下言之。又《贈上天竺辯才師》云:「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又《自普照游二庵》云:「長松吟風晚雨細,東庵半掩西庵閉。」皆用此例,亦以天竺寺有上下,庵有東西故也。
王摩詰《訪呂逸人詩》云:「城上青山如屋裹,東家流水入西鄰。」又樂天詩所自出。
三、濤園說詩,時有悟入處。近年在上海,與蘇堪諸人作「溫經會」,不止胸有《左》癖矣。嘗云:「昌黎《南山》詩連用五十一『或』字,少陵《北征》已有『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之句,實則莫先於《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
或盡瘁事國’,十二句連用十二『或』字。」余謂:《北山》將苦樂不均兩兩比較,視《南山》專狀山之形態,有寬窄難易之不同。
《北山》到底竟住,斬截可喜。《南山》則不免辭費,故中多復處,如「或戾若仇讎」,非即「或背若相惡」
乎?「或密若婚媾」,非即「或向若相佑」乎?「或隨若先後」,非即「或連若相從」乎?其餘「或赴若輻輳」與「或行而不輟」、「或妥若弭伏」與「或頽若寢獸」,大同小┆之處尚多。故昔人謂《北征》不可無,《南山》可以不作也。且其疊用「若」字、「如」字、「或」字,又本於《高唐賦》之「湫兮如風,淒兮如雨」、「若生於鬼,若出於神」,《神女賦》之「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皎若明月舒其光」、「嘩乎如華,溫乎如瑩」,《洛神賦》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髻胡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肩若削成,腰如約素」、「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諸句來也。等而上之,《淇澳》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金如錫,如圭如璧」,《板》之「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蕩》
之「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三百篇》早有之矣。
四、詩有用事甚切不能以白描見工者。濤園《由戒壇至潭柘六絶句》之一云:
「金光示夢托幽州,儒佛平分願力周。別縉答書各精絶,太平相國擅風流。自註:讀壁間大興《朱文正碑記》。」大興佞佛媚神,兄弟一為學士,一為宰相,
與摩詰、夏卿兄弟皆佞佛,一為右丞,一為相國者正同;「未絶風流相國能」,杜詩也。余有《懷舊絶句三十三首》,中《懷黃小魯兵備》云:「投老漢陽黃魯髯,靄園樓閣幾堆鹽。追酬人日高常侍,詞翰招魂待伯嚴。」亦用杜詩。
伯嚴每至武昌,必住小魯靄園,常招余及實甫諸人賞雪賦詩。小魯有贈余長句一首,久覓不得,近乃得之,又《懷寶竹坡侍郎壽伯福仲福兩公子》云:「山賊頗疑謝靈運,行吟絶類楚靈均。闔門十口歸泉路,孔釋空嗟抱送親。」余初見竹師時,兩公子方幼,初讀《大學》、《論語》,故用徐卿二子詩語。
濤園《展墓雜詩》有二首最佳,云:「奔湍十里傍山行,亂石澄沙作鏡清。腸斷父兄攜我處,白頭來此聽溪聲。」「臨風啜茗廳蘆店,歇擔聽泉玄帝亭。不惜餒余留草草,娩無健步踏青青。
自註:先公遺訓,子孫步行上塚。」「腸斷」句用荊公詩亦切。近又點有《寄姜齋》詩首聯云:「人間好手姜齋叟,獨障東風作惡場。」珍午為奉天巡按使,東事方棘,用荊公詩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