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蜀山劍俠 卷二上    P 81


作者:平江不肖生
頁數:81 / 278
類別:武俠科幻

 

作者:平江不肖生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蜀山劍俠 卷二上

主人和周仙姑只在那裡守候,此劍一得,雌雄二寶遇合,如妖屍不在期前遁去,決無幸理。

只是期前須要再約兩位劍術精通、持有仙劍之人,以保萬無一失才好。"

英瓊聞言,方在半喜半疑,沉吟不語,輕雲早看出二矮雖在旁門,並非凡士,所說真誠,亦無虛假,心中大喜。便代答道:"你二人如此誠心,異日必蒙教祖嘉許。至于收劍一層,我們事前已有掌教夫人傳偷,到時自有安排。惟獨你們所說劍囊,甚關緊要。

你二人既有入地之能,等到今晚,看準寶劍穿行所在,由我們親身保護爾等前去,用解法解開深壑封鎖,好讓你們下去。此乃入門第一件奇功,你二人所受艱苦不少,須要格外仔細。我再給你二人靈丹數粒,以防地氣中人。"說罷,取出四粒丹藥,分給二矮。

二矮連忙稱謝,接過道:



  
"弟子等當初所煉旁門左道,原善於在地下潛形遁跡,尋常陰寒卑濕惡毒之氣,已是不能侵害。可惜此山石質太多,寶劍穿行範圍恐怕不大,稍覺費事。更恐時久,有些窒息,無處吸引清氣。有此靈丹,更無妨害了。

"

四人一陣問答,時光易過,不覺到了黃昏。出洞一看,神鵰不知何時他往。六月天氣甚長,夕陽雖已沒入崦嵫,遠方天際猶有殘紅,掩映青旻。近處卻是瞑煙晚霧,籠冪林薄,歸嶺閒雲,自由舒卷。


  

時當下弦,一輪半圓不缺的明月,掛在崖側峰腰,隨着雲霧升沉,明滅不定。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因風碎響,與澗底流泉匯成音籟。端的是清景如繪,幽麗絶倫。惟獨干莫寶光,深藏地肺,渺難追探;不似豐城劍氣,上射穹霄,可以跡象。

看了一會,忽然風起雲湧,瀰漫全山,月光底下,彷彿銀濤,又和那晚英瓊所見一樣,濃雲廣覆,寶光劍氣,更難尋覓。漫說李、周二人覺與二矮所言不對,連二矮也自驚奇,說道:"那劍光只初發現時最盛,光華上燭,就是俗眼,也不難窺見。第二日只在西南方現得一現,便被雲遮。本山常起雲霧,雖是時隱時現,但是象適纔那樣清明景象,應無不見之理。

此劍決不會為妖屍得去。若說就在弟子等被困之時,為外人取去,又無這等容易。這都不足為慮,只恐神物變化通靈,業已穿出地肺,化龍飛去,那就太可惜了。"輕雲雖知飛劍傳書仙諭,不會落入外人之手,聽二矮一說,也覺可慮。

正想命二矮去探劍囊在否,忽聽一聲雕鳴,神鵰從半峰腰上穿霧摩雲而來。英瓊剛要問它適纔到哪裡去了,神鵰業已近前落下,口中銜着一封柬帖。英瓊取過一看,上面寫着:"青索劍明日正午便當出世。妖屍明晚子時定將妖法煉成,因為自恃窮凶,一意孤行,急於飛遁,不俟庚辰正日,便行舉動,弄巧成拙。

命輕雲等仍照已定之策,明日午前前往奧區仙府,自有能人相助。得劍以後,稍微練習純熟,一齊飛往妖穴深處,有此兩劍合壁,便能護身無礙。那溫玉掛在妖屍胸前,妖屍一斬,急速用彌塵幡罩住妖屍,以防他變化元神搶走。那劍光華沖霄,恐為外人發現,已用法術隱沒,少時便當一現。

「周、李二人正看之間,忽然二矮齊聲喊道:」那不是寶光,主人們快看!「周、李二人順二矮指處一看,西南遠方,相離數十里之間,果然有一團青氣,穿出雲霧之上,緩緩往前移動,轉眼消逝。二矮道:」弟子等日前所見,較此還要明亮,不知何故?"周、李二人才將柬帖與他二人看了,只未署名。英瓊看出是那日所見紙卷華瑤崧筆跡,一問神鵰,果然點頭。料知明日便可告成功,心中甚喜,和輕雲望空拜謝了一陣。

因二矮說那劍既是明午出土,恐來不及,須要早些前去,取那劍囊,照計而行。

當下仍留神鵰守洞,四人站在一起,英瓊原本去過,展動彌塵幡,直飛昔日生朱果的深壑之中落下。二矮以前曾用許多心機探尋,更是輕車熟路。先尋到一個岩凹之內,將石上遺偈與周、李二人看了,果與所言相符,便由二矮自去進行。因離妖穴大近,恐防獃得時候久了,驚動妖屍,便用彌塵幡同轉兔兒崖,決計當晚不再前往妖穴,養氣凝神,靜等明日午前,趕往奧區仙府,尋着相候之人,先取那口青索劍。

時光易過,不覺到了巳時。英瓊主張不用彌塵幡,駕了神鵰先去,兩翼翔雲,一會到了岩穴前面落下。金蟬已早在半路相候,迎接下去,與嚴人英、笑和尚相見,互說經過。人英因為醉道人事前有話,先時見了輕雲,未免神態不寧。

談了一陣,因見為時無多,那劍又該歸輕雲所有,只得忸怩對輕雲說道:「小弟來時,奉有師命,原有柬帖一封,面交師姊。小弟只知上面寫有取劍之法,不過家師曾說此信只可令師姊一人觀看罷了。」說罷,躬身正色,將柬帖取出,放在身旁石上。輕雲原本心內有病,連忙拾起,走向旁邊一看,不禁臉上紅了又紅。

轉身對人英說道:「醉師叔柬上說,師兄已知收劍之法,就請師兄吩咐,相助妹子成功吧。」人英道:「理應如此。不過師姊原是主體,目前尚少一人相助,不知會不會有差錯?時機已到,我們先到外面指定的地方商量,以防萬一如何?」金蟬忍不住答道:"嚴師兄,先前問你怎樣取劍,你不願說。如今又和周師姊對打啞謎,說什麼還缺少一個人。

莫非以我們五人之力,還不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