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永慶昇平傳    P 237


作者:貪婪道人
頁數:237 / 345
類別:古典小說

 

永慶昇平傳

作者:貪婪道人
第237,共345。
侯化泰等刀臨且近,自己順水推舟勢,竟將太平會總任鳳姣結果了性命。那邊賊兵大亂,蔡文增吩咐:「齊隊拿人,別放走了這個奸細!」只見侯化泰身形一晃,蹬着看勢閙之人肩頭,躥在南房以上。蔡文增下了轎,再一展眼,就不見了。蔡文增點了點頭,說:「大清營能人果多,今天連殺了我兩員大將,在我眼皮之下,他竟自逃走。」吩咐手下之人:「急速將此人拿獲,不許漏網!」又派人把任鳳姣、張寶任兩個人的屍首裝殮起來,派人把靈棺送到他二人家去。

蔡文增來在這七寶鎮裡面,設擺座位。蔡文增落座,呂道明、梅峰及賊兵在兩旁站立。先把七寶鎮臨近十三村的花名冊打開一看,按帳點名,收了五十名童男、五十名童女。本家之人各把銀子領下去,童男、童女各用小轎搭回龍峒山去。



  
蔡文增今日草草完事,坐亮轎,帶著馬步軍隊回山。方走至山口,忽見糧台之上火起,嚇的蔡文增亡魂皆冒,說:「這件事可不好了,必是大清營派人前來斷我的糧草,計毒莫過絶糧!」連忙催動人馬進山。到了白石樑,忽見山上小頭目李海跪倒轎前說:「報!山上火起,着了子字太豐倉。現在傳鑼救火,不知被何人所燒。」蔡文增一擺手,說:「知道了。」往西走了不遠,到了迎恩關,南北都是山,當中修了一道虎溪橋,高有二丈有餘,上安滾木礧石、灰瓶炮子,甚是凶險。當中一座關城,有兩桿「帥」字旗,上面有字:「改山河扶保真主,轉乾坤另整大清。」蔡文增進了關城,往西走了不遠,往北一拐,四面是山,當中一片空寬之地,方圓有三十里地,乃是他修下的一片教軍場。

靠正東山邊是十二號倉廒,分「子、醜、寅、卯」十二字,裡面糧米堆積如山。這個太豐倉失火,蔡文增吩咐梅峰帶領兵丁救火,他也叫轎子站住,下瞭亮轎,站在山坡。只見眼前一人,沖定蔡文增一站,說:「蔡文增,你認得侯太爺麼?」蔡文增睜睛一看,正是追風仙猿侯化泰。蔡文增說:「好孽障,膽敢前來燒燬我的倉廒!今天你休走!」拉出寶劍,撲奔侯化泰而來。

侯化泰見賊人多勢眾,不敢和他交手,一直撲奔迎恩關,跳牆出去。蔡文增也跟出去。


  

原來是侯化泰殺了張寶任、任鳳姣之後,知道龍峒山裡空虛,自己進了山口,打幽暗之處,爬山越嶺,進了這座迎恩關。到了子字太豐倉,見裡面糧草充裕,修的倉廒整齊,外面有些更夫、兵丁看守。他跳進倉廒,從百寶囊掏出引火之物,把正北倉房點着。少時間,烈焰騰空,金蛇亂竄,風借火勢,火借風威,少時之間,各處皆着。

怎見得?有贊為證:南方本是離火,今朝降在人間。無情猛烈性炎炎,大廈宮室難站。滾滾紅光照地,忽忽地震火翻。猶如平地火焰山,立使人人忙亂。

四面更夫一看倉裡火起,慌忙拿出銅鑼來,鳴鑼聚眾。四外教匪的兵丁也都聽見,大家各擺兵刃前來救火。侯化泰早跳出倉外,在樹林之內躲藏。只聽鑼聲一片。

少時,蔡文增已到,帶著馬步軍隊前來救火。侯化泰一起:「不免前去見見賊人,叫他知道我的厲害。」想罷,跳下樹來,站在山坡說:「蔡文增,你可認識你侯老爺?」蔡文增擺寶劍過去要與他動手,侯化泰見人多勢眾,「我把他引至山口以外動手拿他。」自己躥出迎恩關龍峒山東山口以外。

蔡文增隨後趕到,說:「侯化泰,祖師爺正想拿你,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今天我要替八路都會總報仇雪恨!」侯化泰見後面並無別的戰將跟隨,自己把刀一順,說:「蔡文增,你偌大的年歲,太不知識時達務,作此悖天逆理之事,幫助吳恩造反,殺害生靈,荼毒百姓。今天神力王統帶天兵,把峨媚山已破,你等聚首雲南,不過烏合之眾。你要是獻龍峒山投降,免你一死。

如果不然,我當時就結果了你的性命!」那蔡文增哈哈大笑,說:「侯化泰,你倚仗你身體伶俐,花言巧語,你來,會總爺也不能饒你,我要結果了你的性命,如探囊取物、反掌看紋!」伸手把五雲筒摘將下來,把寶劍還入鞘內,照定侯化泰一甩,只見一股青煙撲奔侯化泰前胸,有核桃大一個煙彈碰在身上,散開一片火光。侯化泰說聲「不好」,知道這五雲筒的厲害,連忙回頭就跑,身上衣服已着。他就地一滾,把衣服火壓滅,方纔站起來。蔡文增使五雲筒又照他一甩,侯化泰仍不敢動手,撒腿就跑,口中只嚷:「好厲害!吾命休矣!」蔡文增說:「你休想逃走,我非燒死你不成,替我那張寶任、任鳳姣報仇!」侯化泰見賊人緊緊跟隨,料想不能活命,自己單絲不成綫,孤樹不成林,身入險地,知道不好,自己飛也似往前逃走。

一直的往東北走了有一里之遙,見眼前有一道沙崗子,是由西北直向東南,那沙崗子有一丈多高。侯化泰的衣服全都着了,自己身上燒了一身火泡,心內發慌,連說:「不好!吾命休矣!」自己把牙一咬,躥上了沙土崗子之上。心裡一慌,往後一仰,翻身倒于沙土崗子之上,往東北一滾,滾下山坡去了,「哎喲」一聲,「吾命休矣!」那勸善會總蔡文增一看,把五雲筒背好,伸手拉出寶劍來,說:「好孽障,你這可走不了啦!」忽聽後面人聲吶喊,原來是八河龍王呂道明、九江太歲王道興。這兩個人都是蔡文增的徒弟,都是全身的武藝,水性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