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語譯註    P 80


作者:劉知幾
頁數:80 / 203
類別:中國古代史

 

國語譯註

作者:劉知幾
第80,共203。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組建上、下兩軍。獻公統領上軍,太子申生統領下軍去進攻霍國。軍隊出發前,士對諸位大夫說:「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恭敬地等着繼承君位,怎麼能有官位?現在國君分封給他土地,還給他安排了官職,這是把他當外人看待啊。我要向國君進諫來瞭解他的態度。」於是對獻公說:「太子,是國君的繼承者,而您卻讓他去統領下軍,恐怕不合宜吧?」獻公說:「下軍,就是上軍的副職。我統領上軍,申生統領下軍,不也是可以的嗎?」士回答說:「下不可以作為上的副職。」獻公問:「這是為什麼?」回答說:“正副職的關係就像人的四肢一樣,分成上下和左右,

用來輔助心和目,所以才能經久使用而不勞倦,給身體帶來好處。上肢的左右手交替舉物,下肢的左右腳交替走步,輪流變換,用來服務於心和目,人所以才能做事,節制百物。如果下肢去引持上肢,或者上肢去引持下肢,就不能正常地輪流變換,破壞了與心和目的協調,那人就反而要被百物牽制,什麼事能做得成?所以古代組建的軍隊,有左軍有右軍,缺了可以及時補上,列成陣勢後敵方不知道有缺口,所以很少失敗。如果以下軍作為上軍的副職,一旦出現缺口就不能變動補充,失敗了也不能補救。沒有表示進退的旗鼓指揮,軍隊是不能移動的。旗鼓的變化超過了規定的數目就會出現隊形的空隙,有了空隙敵軍就會乘虛而入,敵軍突入後,形勢就不吉利,想輓回失敗已來不及了,誰還能擊退敵軍呢?敵軍一旦得逞,是國家的憂患啊。所以變亂軍制,只能侵凌小國,難以征服大國。請國君三思!”獻公說:「我有兒子,並且已經為他編製了下軍,用不着你擔心。」士力諫說:「太子,是國家的棟樑。棟樑已成,卻讓他帶兵,不也危險嗎?」獻公說:「減輕他的責任,雖然有危險,會有什麼害處?」士出來告訴眾人說:「太子不能繼承君位了。國君改變了他的職位卻不考慮他的困難,減輕了他的責任卻不擔心他的危險,國君既已存異心,太子又怎能繼承呢?他此行若能伐霍成功,將會因為得民心而被害;若不成功,也會因此而獲罪。無論成功與否,都沒有辦法躲避罪責。與其辛辛苦苦出力而得不到國君的滿意,還不如逃離晉國的好。這樣國君得遂其願,太子也避開了死亡的危險,而且將獲得美名,做吳太伯,不也很好嗎?」太子聽到士的議論後說:「子輿為我考慮,可謂是忠心耿耿了。但是我聽說:做兒子的,怕不順從父親的命令,不怕沒有美名;做臣子的,怕不辛勤事奉國君,不怕得不到俸祿。如今我沒有才能卻得到跟隨君父征伐的機會,還能要求什麼呢?我又怎麼能比得上吳太伯呢?」太子於是率軍出征,打敗了霍國回來,誹謗他的讒言更多了。


  



  
優施教驪姬譖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