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池北偶談    P 84


作者:王士禎
頁數:84 / 140
類別:風土人文

 

池北偶談

作者:王士禎
第84,共140。
劉貢父平生未嘗議人長短,有不韙,必面折之,退無一語,此長者之行也。亡友桐城方爾止,瀟灑有天趣,每見人誦詩者,輒為竄改,其人不樂,方亦不顧也。然退未嘗不稱其長而掩覆其短。予以此重之。方事多可笑,秀水李良年,字武曾,方一日與札,故作增字。李明日見曰:「先生誤矣,某字武曾,非增也。」方曰:「吾正恐人誤作武曾讀如層耳。」聞者皆笑。

◎宣爐注



  
如皋冒闢疆,博雅嗜古,嘗為桐城方詹事拱乾賦宣爐歌,自為之注,甚精核。云:“宣爐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火久,燦爛善變。久不著火,即納之污泥中,拭去如故。假者雖火養數十年,脫則枯槁。

宣廟時,內佛殿火,金銀銅像渾而液。又云:寶藏焚,金銀珠寶與銅俱結。命鑄爐。

宣廟詢鑄工銅幾煉始精?工對以六火則殊光寶色現。上命煉十二火條之,復用赤火熔條于銅鐵篩格上,取其極清先滴下者為爐,存格上者制他器。爐式不規規三代鼎鬲,多取宋瓷爐式仿之。

宣爐以百折彞、乳足、花邊、魚、鰍、岫蜓諸耳,薰冠、象鼻、石榴足、橘囊、香奩、花素方員鼎為最;索耳、分襠判官耳、角端、象鬲、鷄腳扁番環、六棱四方直腳、漏空桶、竹節等為下。

宣爐仿宋燒斑,初年沿永樂爐制。中年嫌其掩爐本質,用番鹵浸擦薰洗易為茶蠟。末年愈顯本色,著色更淡。後人評宣爐五等色,慄殻、茄皮、棠梨、褐色,而藏經紙色為第一。金鎏腹下為湧祥雲,金鎏口下為覆祥雲。鷄皮色,覆手色,火氣久而成也。

嘉靖後之學道,近之施家,皆北鑄。北鑄間用宣銅器改鑄。銅非清液,又小冶,寒儉無精采,且施不如學道多矣。南鑄以蔡家勝,甘家蔡之魚耳,可方學道。

真宣爐本色之厄有二:嘉隆前尚燒斑,有取本色真者重燒,有過求本色之露,如末年淡色,取本色真爐磨治一新,甚有歲一再磨。景泰、成化之獅頭彞爐等,後人偽易鑿宣款以重其價。宣爐又有呈樣無款最真妙者,後人得之,以無款恐俗目生疑,取宣別器有款者鑿嵌,畢竟痕跡難泯。皆宣之厄也。

◎石溪亭

蜀資江道中石溪橋,有無名氏粉書一詩,云:「桃花依舊放山青,曲幾焚香對畫屏。記得當年春雨後,燕泥時污石溪亭。」



  
◎先考功詩

先考功西樵兄少時,有詩曰:「雄風涼大壑,雌@@貫秋城。」時推警策。按《法苑珠林》又有雄雷、雌雷。

◎惠詮順怡詩

東坡最喜杭僧惠詮「落日寒蟬鳴」一篇,至為和作。施彥執又記其大慈塢祖塔上題一首,云:「谷口兩三家,平田一望賒;春深多遇雨,夜靜獨鳴蛙。雲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誰驚孤枕曉,濤白卷江沙。」此詩亦佳。《能改齋漫錄》載湖僧順怡詩「久從林下游」一首云:「韓子蒼為予言後四句不同,結句雲『唯聞犬吠聲,更入青鬆去』。」按此即惠詮詩坡公所和者,但本作「青蘿耳。《竹坡詩話》作僧守詮。《冷齋夜話》又載順怡詩云:“久從林下游,頗識林下趣;從渠綠陰繁,不礙清風度。閒來石上眠,落葉不知數;山鳥忽飛來,啼破幽寂處。」又云:「荊公愛之。」則是惠詮詩自為坡和,順怡詩自為介甫所賞,韓誤記為一耳。

◎卷縛

道書謂一卷為一弓,佛書謂之一卷,禪學雲《多羅樹葉書》二百四十卷。卷與卷同。《硯北雜誌》云:「徐季海題佛經云:『上第幾隔』,隔,如梵夾也。」

◎劉翼明

東武劉子羽秀才翼明有句云:「桃花柳絮春開瓮,細雨斜風客到門。」

◎謝道韞硯

孫北海侍郎承澤藏謝氏道韞小硯一,有銘云:「絲紅清石,墨光洪璧,資我文翰,玉水堅質。」末有道韞字。家兄考功云:「詳其文句,可回讀,然倒正皆殊不工。水音厲,水激石聲,作冰字用尤誤。恐非謝筆耳。」

◎戲對

世傳夏忠靖公奉使江南,與給事張某共事,一日張登廁,公戲之曰:「解衣脫冕而行,給事給事。」急給音同張應聲曰:「棄甲曳兵而走,尚書尚書。」常輸音同閲《墨莊漫錄》,載前句乃張燾謔胡世將語,後句乃趙九齡戲對以謔李似矩尚書者也。忠靖事蓋出傅會。

◎鳳州古鏡

《學齋占畢》載風州有遁赤山,景德中,軍人入一洞穴中,有石鏡檯一,鏡圍五寸,背鑄水族,迴環有銘三十二字,云:「煉形神冶,瑩質良工,當眉寫翠,對臉傅紅。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綺窗綉幌,俱涵影中。」方取鏡,聞洞後有風雨聲。此鏡萬曆中膠州趙氏自汴京得之,海壑翁完璧自為記。按張君房《麗情集》載,王蜀時,天雄軍節度使王承休妻嚴氏有美色,王衍愛幸之,賜以妝鏡。其銘同。

●卷十六·談藝六


◎景范碑

鄒平縣西南五六里有小山,曰相公山,山前有景相公墓。墓上有碑,雖闕文,尚可讀。近於奕正作《天下金石志》,亦未之載。錄于左雲。

大周故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晉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贈侍中景公神道碑銘並序。

翰林學士朝議郎尚書水部員外郎知制誥柱國賜緋衣袋臣扈載奉敕撰。

翰林待詔朝議郎守司農寺丞臣孫崇望奉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