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清史稿 中    P 74


作者:趙爾巽等
頁數:74 / 530
類別:歷史

 

作者:趙爾巽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清史稿 中

七月,分界大臣昇泰等與俄官巴布闊福等勘分科、塔界務。巴布闊福等欲照圖中直線,以哈巴河為界。昇泰等以哈巴河地居上遊,為科境之門戶,塔城之籓籬,若劃分歸俄,不惟原住之哈薩克、蒙、民等無地安插,即科屬之烏梁海、塔屬之土爾扈特等處遊牧之所,亦俱受逼,界址既近,釁端必多,拒之。俄使乃允退離哈巴河迤西約八十餘裡之畢裡克河劃分。昇泰等以畢裡克系小河,原圖並未繪刊,若以此劃界,則哈巴河上遊仍為俄所占,復與力爭。俄使乃允復退出五十里,議定在於阿拉喀別克河為界,計距哈巴河至直線共一百三十餘裡,即原圖黃綫之旁所開之小河也。餘均照黃綫所指方位劃分。至兩國所屬之哈薩克,原歸俄者歸俄,原歸中國者歸中國。如有人歸中國而產業在俄,或人居俄而產業在中國,均照伊犁辦法,以此次議定新界換約日為始,限一年遷移。約定,又與俄官斐裡德勘塔城西南未分之界。俄使意欲多分,昇泰以此段界務,新約第七條內業經指明,系順同治三年塔城界約所定舊界,即原約第二條內所指依額爾格圖巴爾魯克、莫多巴爾魯克等處卡倫之路辦理,是原有圖線條約可循,非若他處尚須勘酌議分可比,不許。俄使乃以巴爾魯克山界內住牧之哈薩克久已投俄,一經定界,不免遷移,請借讓安插,許之。仍援舊約第十條所開塔屬原住小水地方居民之例,限十年外遷,隨立牌博。
九月,分界大臣額爾慶額等與俄官撇斐索富勘分科布多界。自阿拉克別克河口之喀拉素畢業格庫瑪小山梁起,至塔木塔克薩斯止,共立牌博四,又立牌博於阿克哈巴河源。先是喀什噶爾西邊界務已經長順與俄人劃分,以依爾克池他木為界,而幫辦軍務廣東陸路提督張曜以為有誤,請飭覆查。長順以勘界系依紅線,依爾克池他木雖舊圖不載,而新圖正在紅線界限,不容有誤。尋總署以約內有現管為界一語,意曾紀澤定約時,必因新圖不無縮入,又知左宗棠咨報克複喀城,有占得安集延遺地,邊界展寬之說,故約內添此一語。既以現管為界,即可不拘紅線,仍命長順與爭。俄人以喀拉多拜、帖列克達灣、屯木倫三處雖現為中國所管,然均在綫外百數十里,執不允,仍依紅線履勘,自喀克善山起,至烏斯別山止,共立牌博二十二,指山為界者七,遂定議。是為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是年,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錫綸與俄人會議俄商在塔貿易新圈地址。
十年三月,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錫綸與俄人會定哈薩克歸附條約,凡在塔城境內混居之哈薩克提爾賽哷克部、拜吉格特部、賽波拉特部、托勒圖勒部、滿必特部、柯勒依部、圖瑪台部各大小鄂拓克,約五千餘戶,除原遷回俄境外,其自原歸中國者一千八百戶,均由中國管轄,並訂管轄條款。七月,法因越南與中國開釁,法人請俄國保護在華之旅人教士及一切利益,俄使允保護,牒中國。


  
十一年三月,總署以吉林東界牌博中多舛錯,年久未修,請簡大員會勘,據約立界。先是俄人侵佔琿春邊界,將圖們江東岸沿江百餘裡誤為俄國轄地,並於黑頂子安設俄卡,招致朝鮮流民墾地。前督辦寧古塔等處事宜吳大澂,請飭查令俄人交還。朝廷乃命吳大澂等為欽差大臣,與俄人訂期會勘。大澂等以鹹豐十年北京條約中俄東界順黑龍江至烏蘇里河及圖們江口所立界牌,有俄國「阿」「巴」「瓦」「噶」「達」「耶」「熱」「皆」「伊」「亦」「喀」「拉」「瑪」「那」「倭」「怕」「啦」「薩」「土」「烏」十二字頭,十一年成琦勘界圖內尚有「伊」「亦」「喀」「拉」「瑪」「那」「倭」「怕」「啦」「薩」「土」「烏」十二字頭,何以官界記文內僅止「耶」「亦」「喀」「拉」「那」「倭」「怕」「土」八字頭?圖約不符。又界牌用木難經久,應請易石,及補立界牌。又以俄人所占黑頂子地,即在「土」字界牌以內,尤為重要。又以自琿春河源至圖們江口五百餘裡,處處與俄接壤,無一界牌。又成琦所立界牌八處,惟「土」字一牌之外,尚有「烏」字一牌。以交界記文而論,圖們江左邊距海不過二十里,立界牌一,上寫俄國「土」字頭,是「土」字一牌已在交界盡處,更無補立「烏」字界牌之地,二者必有一誤。又補立界牌,無論「烏」字、「土」字,總以圖們江左邊距海二十里之地為斷。十二年夏,吳大澂等赴俄境岩杵河,與俄勘界大員巴啦諾伏等商議界務。大澂等首議補立「土」字界牌,因鹹豐十一年所立「土」字界牌之地,未照條約記文「江口相距二十里」之說。大澂等與之辯論,俄員以為海灘二十里,俄人謂之海河,除去海河二十里,方是江口。大澂等以為江口即海口,中國二十里即俄國十里,沙草峰原立「土」字界牌,既與條約記文不符,此時即應更正。巴啦諾伏仍以舊圖紅線為詞。久之,始允於沙草峰南越嶺而下至平岡盡處立「土」字牌,又於舊圖內「拉」字、「那」字兩牌之間,補立「瑪」字界牌,條約內「怕」字、「土」字兩牌之間,補立「啦」「薩」二字界牌,悉易以石。又於界牌相去甚遠之處,多立封堆,或掘濠為記。至俄人所占黑頂子地,亦允交還。大澂等又以寧古塔境內「倭」字、「那」字二界牌,與記文條約不符,請更正,緣「倭」字界牌本在瑚布圖河口,因當時河口水漲,木牌易於沖失,權設小孤山頂,離河較遠。大澂等以為若以立牌之地即為交界之所,則小孤山以東至瑚布圖河口一段又將割為俄地。乃與巴啦諾伏議定,將「倭」字石界牌改置瑚布圖河口山坡高處,「那」字界牌原在橫山會處,距瑚布圖河口百餘裡,僅存朽爛木牌二尺餘,因易以石,仍立橫山會處,迤西即系小綏芬河源水向南流處,又於交界處增立銅柱。是為中俄琿春東界約。
是年,俄莫斯克瓦商人欲攜貨赴科布多、哈密、肅州、甘州、涼州、蘭州等處貿易。中國以科布多、哈密、肅州皆繫條約訂明通商處所,自可前往;甘州、涼州、蘭州系屬內地,非條約所載,不許。十四年,俄人在烏梁海所屬,掘金開地建房,阻之不聽。十五年,俄人越界入黑龍江所屬,以刈草為名,搭棚占地。總署以詢北洋大臣李鴻章,鴻章請但許刈草,不許搭棚,切與要約,以示限制,從之。十六年,俄商請照約由科布多運貨回國,許之。初,俄商由陸路運貨回國,舊章祗有恰克圖一路。光緒七年,改訂新約,許由尼布楚、科布多兩路往來運貨。至是,許由科布多行走,其收繳執照諸辦法,由科布多參贊大臣派員查驗。是年,出使大臣洪鈞以俄人在恰克圖境穴地取金,請自設廠掘金,不果。俄人又勾結藏番私相餽贈。十七年,俄遣兵至海參崴開辦鐵路。是年,俄太子來華遊歷,命李鴻章往煙台款接。初俄欲中國簡親籓接待,未允,乃遣鴻章往,有加禮。
十八年,與俄人議接琿春、海蘭泡陸路電線。先是中國陸路電線創自光緒六年,惟丹國大北公司海線,先於同治十年由香港、廈門迤邐至上海,一通新加坡、檳榔嶼以達歐洲,名為南綫;一通海參崴,由俄國亞洲旱綫以達歐洲,名為北綫。俄、丹早有連線之約。嗣丹復與英合辦水綫。逮各省自設陸綫,並拆去英、丹在滬、粵已成之陸綫。迨中國吉林、黑龍江綫成,與俄之東海濱境內近接。大北公司等深慮中俄綫接,分奪其利,屢起爭議。至是,命鴻章與俄使喀希呢議約,酌擬滬、福、廈、港公司有水綫處,不與爭減,此外各口電價,亦不允水綫公司爭減,遂定議。是為中俄邊界陸路電線相接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