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蜀山劍俠 卷三上    P 77


作者:平江不肖生
頁數:77 / 507
類別:武俠科幻

 

蜀山劍俠 卷三上

作者:平江不肖生
第77,共507。
正尋思間,前見二女忽由林內走出,紅光已經斂去,各人手上拿着十多枚佛棕果,一同跳躍而來。內中一個,從身畔取出一條薄如蟬翼的小網兜,向空一擲,立時烏雲繚繞,展佈開來,約有丈許大小,撐空懸在路側大杉樹上。然後喜孜孜走到佛棕林中,飛昇樹抄翠葉之上,揀那成熟肥大的果實往網中投去。互相往來縱躍,于紅花碧葉之上,宛如蜂蝶穿花,輕靈已極。

英瓊、易靜見二女年只十二三歲光景,俱生得粉裝玉琢,美秀絶倫。各穿一身極淡雅的古仙童裝束。羅裳霞佩與冰肌玉骨交相映襯,寶煥珠輝,清麗絶塵。最奇怪的是,二女不但裝束一樣,宛如本是一人化身為二,尤妙在每人臉上各有一個酒渦,神情舉止又極天真,滿面俱是喜容。



  
稍一說笑,頰上淺渦便嫣然呈露,使人見了加倍愛憐。不禁又驚又愛,看得獃了。

英瓊更是覺得自出生以來,也沒有見到過這等美妙少女。同門師姊妹雖有好幾位極美的,但都不是這麼小年紀,多少總帶一點成人氣味,以彼例此,微嫌英芒外露。儘管一樣明珠美玉,光彩照人,總不如這兩少女于極美麗中,帶著幾分憨氣。一見便恨不得常與相聚,儘量愛憐,才對心思,越看越喜歡,幾欲想要現身相見。

易靜畢竟見多識廣。上來也和英瓊一樣,詫為僅見,憐愛非常。再定睛仔細一看,二女舉止縱跳雖極天真,但那一身仙根道氣,決非十二三歲少女所能到此,如說是已修成散仙的元嬰,神情體態又都不似,與峨眉諸新進弟子和自己的道路迥乎不同。分明循序修煉,自然修積,並非法寶靈藥之助到此地步,少說也有百十年功力,年紀偏又這麼輕。

如說是天上金仙孕育靈胎,豈非笑話,萬無此理。怎麼察看,也看不出個就裡,斷定有大來頭。想起來時李寧叮囑,恐英瓊喜極忘形,冒失出去,說錯了話,遭人恥笑,再三攔住。仗着隱形神妙,在側窺伺。

二女一會便將成熟的果子摘完,投入網中。又把秀髮披散,禹步行法,手掐靈訣,繞樹三匝,手向樹根連指,樹頂花心一縷青煙冒過,那些生果立即成熟。二女一一採下,投入網中。見樹上已空,手揚處,網兜飛下。



  
那果共約百枚,每枚長有四寸,粗約二寸。本是一大堆,及到網中取下,看去不過拳頭大小。二女看了看,由一個將網兜系向腰間的絹帶之上,同聲笑道:"主人必當我們由大浮山犯險得來。一送禮便是客,不愁門上人不放我們進去了。

"語終人起,手揚處,便是兩道朱虹破空飛去。

英瓊不捨要追,易靜道:"此樹離卻本土不生,必是二女所種無疑,幸喜沒有冒昧摘取。這孿生女子休要看她們年幼,實年當在百歲左右。我也不少知聞,竟沒聽說有此二女。此事大奇,且等見過伯父再說,免被外人見笑。

「說罷,同了英瓊正要起身,前面金光一閃,李寧已率輕雲降落。不等問,便先笑道:」你們可探出二女來歷麼?「易靜說了前事。李寧道:」難怪賢侄女不知底細。我適纔靜中參算,此二女乃是一母雙生,因遭母難,受一姓謝的散仙恩養,修煉已逾百年。

謝道友向不收徒,況系女子。一向由她們在浙江縉雲縣仙都中虔修,終年白雲封洞,四外都有禁制,又不向人提說,所以知此事的只三數人。這次乃是背了恩父,私用法寶裂開石山,闖出禁地,欲往峨眉觀光。無如修煉雖然年久,外面山川途向全都不曉,性又清高,不喜向俗流問詢。

自恃飛行迅速,以為峨眉是在西方,徑往西行。此地名為靈樹谷。崆峒老怪軒轅法王第四門人毒手摩什,知道谷底藏有無限磁鐵,特由大浮山搶奪了十三株佛棕移值于此,每十三年采果一次。平時本有禁制,今早妖徒來此查看,見果要在明日中午始能全熟,知道此谷偏僻,景物不佳,一向無人經過,那禁法行使極為煩難,以為不致出事,一時偷懶,並想抽空往大城鎮中尋樂,逕自拋下走去。

不料被二女無心走來闖見,知是珍品,先采幾個吃了。走出不遠,忽想起忘備禮物,正好現成,又返回來給它全數摘走。妖人原為老怪喜食此果,千方百計搶奪了來,以討老妖歡心。本來看得極重,被人偷去,怎肯甘休?此果離樹愈久,香氣越濃,老遠便可聞到。

妖巢在大咎山絶頂,高出雲表,金碧輝煌,窮極壯麗。二女初次出門,眼力不高,山又正當她們西行去路,膽子更大。望見宮閾巍峨,必疑是峨眉仙山樓閣,上前問詢。這等美質,便無故遇上妖人也不肯放鬆,何況又盜了他的珍果。

香氣一透,又不知隱藏,如何還容她們脫身?照我推算,此時想已與妖徒們對面了。"

英瓊不等說完,便失聲「哎呀」道:「這怎麼得了!好爹爹,我們快救她們一救吧。」

易靜雖知軒轅老妖為方今各異派妖邪中第一等厲害人物,便是他的手下五個惡徒,也各煉有一身極惡毒的妖法,非同小可,入耳未免心驚。及見李寧神色從容,知他不會坐視,不是二女道法高強,能夠脫身,便是別有救星。見英瓊滿臉惶急,輕雲也跟着力請:「伯父快去救援。」正想開口說:"伯父佛法高深,早已前知,二女必可無害。

「李寧已笑對英瓊道:」我兒總是性急,好插嘴。我話還沒說完呢。我雖然不喜種因多事,卻照我法隨緣行事,既然遇上,便是緣數,焉有漠視之理?不過我以漢代高僧,一念之差,輪迴七世,全仗恩師超度,今生垂老,始完塵孽,得返本原。已在師前發下宏願,從此不開殺戒,專心度世,以修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