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莫札特傳    P 51


作者:布老虎
頁數:51 / 73
類別:傳記

 

作者:布老虎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莫札特傳

海頓十分看重與莫扎特的友誼,當劇院老闆邦蒂尼演了莫扎特的歌劇大賺其錢之後,這個貪心先生又動起壞腦筋,讓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來和莫扎特競爭,那麼他的劇團不是就有戲可演,有錢可賺了嗎?於是邦蒂尼趁莫扎特離開劇團的幾天時間裡,向海頓表示,要他寫出一部喜歌劇。然而,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友誼是牢固的,海頓當即給邦蒂尼回了一信:如果你打算將這部喜歌劇放在你的舞台上演出的話,那麼我只能遺憾地告訴您,我不能從命。我的歌劇必須由我們的劇團演出。我正是為他們而寫的。
而且離開了原有的家鄉環境,這些歌劇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如果我有幸被聘請為貴劇院創作一部新歌劇的話,那就又當別論了。然而,即便如此,讓我和偉大的莫扎特進行競爭也是一種冒險。
海頓真是一個好「爸爸”,他不但為莫扎特的貧困生活大聲疾呼,還抓緊機會對莫扎特的幾部交響樂曲譜進行研究,並深深地自責道:「我只是在晚年才學會如何發揮管樂的作用,可我還來不及採用這些知識就得進墳墓了。」莫扎特臨死前一年,倫敦有位劇團經理要海頓和莫扎特為他的音樂會去倫敦作曲。海頓答應了,可莫扎特卻拒絶了。他難道不想從債務和挫折的大海中探出頭來吸上幾口新鮮空氣嗎?也許他想過,也許他根本不願意,因為他已重病在身了,他在信中寄給“康施坦莎一千個親吻,並帶著對你的無限思念低語:死亡和絶望就是我的報酬。」
難道去一趟倫敦就能把這債務和挫折抹去嗎?不可能!即使可能,為時也太晚了。海頓臨走時,莫扎特整整陪了他一天。他們在奏鳴曲的陪伴下,久久地、親切地交談着,莫扎特對自己的路程似乎早有所知,他擁抱著海頓的身體,熱淚奪眶而出,並嗚嚥著說出一句話:「我們是在做今生今世的最後一次告別啊!」果然,莫扎特比海頓早走了18年,但海頓卻把對莫扎特的愛融進了他後期的作品中,他後期作品中柔和的抒情曲調、感情色彩細膩的配器以及形式的靈活多樣,都有着莫扎特音樂創作時的風格。
2有一天他會震動世界的1784年,莫扎特和妻子康施坦莎從薩爾斯堡看望父親回到維也納以後,也許是旅途給了莫扎特以靈感,他一到家就寫出了他所有典雅的鋼琴曲中最柔美的一首——兩架鋼琴合奏的C小調賦格曲K.426。這首鋼琴曲寫得真是如兩位小情人在竊竊私語,讓人感到一種難得的吸引力。也許正是因為作者自己也對此十分鍾情,所以四年以後,莫扎特又把這首賦格曲改編成一首絃樂四重奏。而比莫扎特小了14歲的貝多芬當時就把這首曲子原原本本地抄錄過一遍。
那位被人稱為「樂聖」的貝多芬為什麼對莫扎特的作品那麼偏愛呢?原來在貝多芬 6歲時,曾到維也納遇到過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莫扎特也已經注意到這個孩子的才能,並稱讚勉勵了小貝多芬,這使貝多芬對音樂更加痴迷了。
就在抄寫莫扎特作品的當年,貝多芬風塵仆仆地從他的家鄉德國波恩來到維也納,來拜訪他少年時就敬仰的音樂家莫扎特,而這時他自己也是一個成名的鋼琴家了,那年貝多芬才17歲。


  
然而,這幾年來莫扎特的心情一直不佳,當時父親又得了嚴重的關節炎,腿腳不便。莫扎特在向父親談論死的時候,他自己也處于一種靈魂飄渺的精神狀態中:每當我躺在床上,我就會這樣想:雖然我還年輕,但我很可能永遠也看不到明天了,然而認識我的人沒有一個說我在朋友面前露出過愁苦和憂鬱的樣子!我每天都要感謝造物主賜予我這種幸運的品格,同時也真心希望其他人也能得到這一恩賜。在我最知心的朋友馮·哈茨費爾德去世的時候,我就向您表明過我的想法了。
他死時剛好31歲,和我同年,我並不哀痛他的去世,我只是從心底里可憐我自己和所有和我一樣瞭解他的人。我希望,也祝願,在我寫信的時候,您的病已經好起來了。但是,如果事與願違,我請求您不要瞞着我,而應當告訴我一切真情,讓我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您的身邊!
事實也證明,真是「事與願違」,可想而知,莫扎特這一階段的心情是更差了。


  
當貝多芬那張寬臉盤和一頭蓬亂的棕色頭發出現在莫扎特家裡的時候,莫扎特沒有前一次見到小貝多芬時那麼高興,只是請他到鋼琴前去彈琴。貝多芬挑選了一首莫扎特寫的曲子彈了起來。莫扎特感到貝多芬愁容滿面,動作顯得有些神經質,彈得很好,可卻毫無生氣。這不知是貝多芬確實彈得不好呢還是因為莫扎特當時心情太差,只見他東坐一會,西坐一會,總沒能很專心地聽貝多芬演奏。
而那天,貝多芬在他崇敬的莫扎特面前也只是語氣平緩地談論着音樂,臉上竟沒露出過一點笑容。
聽完演奏,莫扎特給貝多芬以指點,接着又給了他一個即興發揮的主題。
突然,神情不安的莫扎特站住不動了,他挺直了身子,注意聆聽了起來。這時,在隔壁玩耍的莫扎特的朋友們也停止了玩耍,他們擠進了放鋼琴的小屋。
「注意這個年輕人,」莫扎特對朋友們說,「有一天他會震動世界的!」貝多芬在離開維也納之前,又到莫扎特家來過一次,想請莫扎特再給他講幾課,可莫扎特實在定不下心來,所以婉言拒絶了。
這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了,可誰也不知道當年他倆為什麼都心神不定、愁容滿面。只有熟悉他們倆人家庭情況的人才知道:莫扎特當時正為父親的即將去世而痛心疾首;貝多芬當時正為母親的奄奄一息而心痛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