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159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159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159,共257。
[14]外史氏:作者自稱。[15]大羅山:道教中仙山名。[16]劉涇:北宋人,與王安石同時,作文務為奇詭語。[17]海若:海神。
若,海神名,見《莊子.秋水》。[18]褒姒:周幽王寵妃。夷施:即西施。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皇后。
先妣事略.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2],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來歸。踰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3]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踰年生有尚,妊十二月;踰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數顰蹙[4]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於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諱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太學生。母何氏,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橋並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
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資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5]說村中語,見子弟甥侄無不愛。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城則緝引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7]。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爐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纍纍曝階下。
室靡棄物,家無閒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8]。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後言。
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9]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痾[10]。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與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11]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


  
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註釋:
[1]先妣:亡母。妣,母,後只用於稱亡母。《禮記.曲禮》:「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2]孺人:古代貴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號,明代用以封贈七品官之妻。
[3]期[jī基]:周年。[4]顰蹙[píncù貧促]:皺眉頭。[5]姁[qú渠]姁:和藹親切。[6]緝纑:搓麻線。
緝,析麻搓接成綫;纑,麻縷。[7]問遺[wèi謂]:親友相餽贈。[8]灑然:很有秩序。[9]《孝經》:書名,宣傳封建孝道的儒家經典。
[10]羊狗之痾[ē]:由家畜傳染的疾病。痾,同「痾」。[11]學官:學校。
縣令丞簿史題名碑記.邊貢
武鄉吳侯令陽信[1],以最稱。收令與丞與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2],而樹之於其聽政堂之東,時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3]。
頃之,村父老十數輩,長眉曳筇杖[4],聚觀之,按其名而數焉。至某也,則瞿焉[5],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嘗事焉。吾賦稅外無私征焉,吾舉室休休焉[6]。
吾兒時尚及見也。今安得斯人者來焉,為父母焉。」言已,則已慨焉,歔焉[7],啜啜焉[8],泣焉。咄而思焉[9],爪其姓名弗忍移焉[10],恍焉若聆厥咳焉,蓋與坐斯人于縣堂而跪且拜焉者無以異也。
又數之曰:「某也,某也。」則眾也漠焉,若弗聞焉。又數之至某也,某也,則曰:「是某也,三老役焉[11],某也者廷掾役焉[12],亦載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數之至某也,則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盜者也。
」已,又瞋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將鏟其名。
無或以告野史氏[13]。野史氏喟焉,曰:「嘻!惡用是碑也乎哉!又惡用記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盡矣。雖然,不可以不記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後之為令丞與簿若史者過而觀焉,將問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為若思也?某尋而常者乎?為若笑也?某酷者也?貪者也?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後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將瞋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蓋問對之頃有感發焉,顧瞻之際有懲創焉[14],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進士[15]。其心也直以恆,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後之父老之觀斯碑者,將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為之廟社以春秋焉,蓋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縣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註釋:
[1]武鄉:今山西武鄉縣。陽信:今山東陽信縣。[2]若:及,與。[3]正德辛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望:農曆十五日。[4]筇qióng杖:竹杖。筇,筇竹,可為杖,故杖也可稱筇。[5]瞿焉:驚視的樣子。
[6]休休:安閒的樣子。[7]歔焉:嘆氣的樣子。[8]啜啜焉:哭泣抽噎的樣子。[9]咄:表示驚詫的嘆詞。
[10]爪:這裡謂用手指指。[11]三老:古代掌教化的鄉官。秦置鄉三老,漢並置縣三老、郡三老,幫助縣令、丞、尉推行政令。[12]廷掾:縣的佐吏。
[13]野史氏:這裡作者自謂。[14]顧瞻:觀看。懲創:懲戒、警惕。[15]丁丑:明正德十二年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