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166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166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166,共257。
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魂。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然予則極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飾蹈襲為恨,以為未能盡脫近代文人氣習故也。
蓋詩文至近代而卑極矣,文欲準于秦、漢,詩則必欲準于盛唐,剿襲模擬,影響步趨,見人有一語不相肖者,則共指以為野狐外道[7].曾不知文準秦、漢矣,秦、漢人曷嘗字字學《六經》[8]歟?詩準盛唐矣,盛唐人曷嘗字字學漢、魏歟?秦、漢而學《六經》,豈復有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唐之詩?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原不可以優劣論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則必不可無,必不可無,雖欲廢焉而不能;雷同則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則雖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謂今之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9]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于漢、魏,不學步于盛唐,任性發展,尚能通於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慾,是可喜也。
蓋弟既不得志于時,多感慨;又性喜豪華,不安貧窘;愛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頃刻都盡,故嘗貧;而沉湎嬉戲,不知樽節,故嘗病;貧復不任貧,病復不任病,故多愁。愁極則吟,故嘗以貧病無聊之苦,發之於詩,每每若哭若罵,不勝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讀而悲之。
大概情至之語,自能感人,是謂真詩,可傳也。而或者猶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隨境變,字逐情生,但恐不達,何露之有?且《離騷》一經,忿懟之極,黨人偷樂[10],眾女謡諑[11],不揆中情,信讒齌怒[12],皆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傷者乎?窮愁之時,痛哭流涕,顛倒反覆,不暇擇音,怨矣,寧有不傷者?且燥濕異地,剛柔異性,若夫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是之謂楚風,又何疑!


  
註釋:
[1]小修:袁中道,字小修,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宏道並稱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稱。[2]相如: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太沖:西晉文學家左思,太沖不其字。兩人所作大賦,都有鋪張揚厲的特點。
[3]列禦寇:即列子。相傳為戰國鄭人。著《列子》一書,原書早佚,今本當為魏晉時人偽作。[4]西方之書:指佛教典籍。
[5]教外:即外教,佛教稱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為外教。[6]西陵:西陵峽,長江三峽之一。[7]野狐:《景德傳燈錄》載,有一修行人因錯解禪語一個字,遂五百生墮野狐,後得百丈懷海禪師解說,始得大悟,脫野狐身。外道:佛教徒稱與佛教對立的其他教派為外道。
[8]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9]《擘破玉》、《打草竿》:明代萬曆年間流行的民歌曲調。[10]黨人偷樂:黨人,舊指政治上結成朋黨的人。偷,苟且。


  
[11]謡諑:造謡譭謗。[12]「不揆」二句:屈原《離騷》:「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說人君楚懷王不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讒言而疾怒於我。齌jì劑,炊火猛烈,引申為急疾。
續棲蓮社求友文.湯顯祖
歲之與我甲寅者再矣[2],吾猶在此為情作使,劬于伎劇。為情轉易,信于痎瘧[3],時自悲憫,而力不能去。嗟來之食夫!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非類。吾行于世,其於情也不為不多矣,其于想也則不可謂少矣。
隨順而入,將何及乎?應須絶想人間,澄情覺路,非西方蓮社莫吾與歸矣。昔遠公之契劉遺民等[4],十八賢為上首。而康樂高才[5],求與不許;淵明嗜酒,而更邀上。名蹟既遷,勝事遂遠,至趙宋省常昭慶之社[6],虛有向、王二相國名,隱跡不著,亦足致慨于出世之難矣。
吾弱冠徘徊墜簪池上[7],因而自念,異日投簪,庶其在此。四紀而餘,因循未果。邇欲奮飛開蓮續社,而故林馳傳,頗得棲遲。諸所高深,去人大遠。
津梁一處,允惟厥中,則有唐少室山人李公所隱棲賢故基[8]。谷林石淙,雷動車震;橋名三峽,循涯眺聽,空寒應心。五老雙流,傾其左側;龍淵鹿洞,趿其近間。真不盡之靈墟,而無為之盡垝也。
中有平疇暖曲,茶筍斯儲。谷口江乘,延接非遠。興言葺築,無負初懷。
冬春間,復聞九江分司錢塘葛公加意道業[9],亟往依之,冀成斯事。比度章門,荀公幅巾歸越,而棲賢老釋樂愚寔來[10]。樂愚故有淨行可語者,旋告之故,樂愚曰:「亦其時也。高天銷于熾炭,大地沉于積流,況此聚沫之軀,懸輿之晷乎[11]。
雖然,非有同心,安能久處?曷若遂蹤林、遠[12],大啟宗、雷[13],庶使鸞鶴相依,蘭菊無絶耳。」
吾愧其言。自惟素尚淺于淵明[14],雜心廣于康樂,而敢擅嗣盟以滓前哲。已而靜思,有足述者。晉宋之間,世道奇側,遠公夷跡諦交,實深玄慮。
我明一家,恢然道廣,才度之士,朝壑交容。慕類以悲,感愾而集,要亦語嘿之通懷,往來之大致矣。且吾有二友,湯嘉賓久愾嘆于棲賢[15],岳潛初近勤施于昭慶[16]。茲之續斯盟也,成斯役也,二公首其許我乎?
嗟來之食夫!匡、蠡之名蹟巨矣[17],宇宙之名流盛矣!遺民通隱,必有周、劉[18];散騎舍人,未乏詮、炳[19]。費神明於匪妙,委日用於無常,情有所必窮,想有所必至。苟懷千秋之寄者,皆將有感於斯言耳。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