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177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177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177,共257。
公先禦之於石撞,矢盡繼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賊遁去。有團長吳兌死之,公祭以文曰:「鶴洲主人憫吳團長之死也而弔之。嗚呼,予以千人拒賊之來,千人走而予獨後,汝以百人追賊之往,百人免而汝獨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傷,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弔之,彼未死矣。
不知前之走而免者與夫聞風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勸一懲,風紀攸系[3],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頷之。尚饗。」是文既書於軸,因無暇發,留于前庫中。
公以兵憲王公從古命[4],方率邑兵援靖江[5],不虞倭賊之至也,得報,亟馳接戰,身罹數刃,馬躍陷澤中,不幸死。賊且持公首懸于營,募諜者得之[6],始克完殮。
夫公之死,非倉卒遘也[7],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應支俸,己獨不支,曰:「民傷如此,何以俸為?”潛以印印其裏衣,已預計郊原之莫辨矣[8]。嗚呼傷哉!始聞倭信時,各鄉民擁入城者幾萬計,王公將不納,錢公獨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難。王與任公同入城[9],萬民齊聲呼曰:「惟蘇州任兵爺救得小民,王兵爺在此,我等無靠。


  
」哭聲震天,余所親見,誠哉莫作亂離人也。識者曰:“錢公之決於死,亦王公有以激之,當日因倭勢太悍,王公不欲出戰,僅僥倖城中。錢公憤然躍馬,慷慨赴之,卒陷不測。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錢公豈遽及此哉!」
錢公名錞,號鶴洲,湖廣顯陵衛官籍[10],嘉靖庚戌科進士[11],中時年二十六,戰死時才三十一歲耳。
註釋:
[1]六月二十三日: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六月二十三日。[2]邑父母:尊稱縣令。縣令被稱父母官,故這麼說。[3]攸:所。
[4]兵憲:領兵的長官。[5]靖江:在今江蘇省,與江陰隔江相望。[6]諜者:間諜。[7]遘:遭遇。
[8]郊原:這裡謂陳屍郊野平原。[9]任公:指蘇州同知任環。環,長治人,嘉靖進士。遷蘇州同知。
禦倭數有功,與士卒同寢食。官至山東右參政。[10]湖廣:明代稱今湖北湖南為湖廣。顯陵衛:在今湖北鐘祥。


  
顯陵為明世宗生父興獻王之墓,世宗即位,追尊為興獻皇帝,故其墓稱「顯陵」。衛,是明代所設的衛所,後相沿成地名。[11]嘉靖:明世宗年號。庚戌科:庚戌年考試的那一科,就按年代稱「庚戌科」。
庚戌為嘉靖二十九年1550
李詡15051593,字德原,自號戒庵老人,江陰今屬江蘇人。他曾七試場屋,但都落第,遂絶意仕進。個性耿直,一生坎坷。著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記》、《續吳郡志》、《心學摘要》、《戒庵老人謾筆》等。
今僅存《戒庵老人漫筆》和《續吳郡志》傳世。
本文選自《戒庵老人漫筆》卷四。這是一篇表彰江陰縣令錢錞在抗倭鬥爭中死難的紀事文。「倭寇」,是明代東南沿海地區的一大禍害,對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也激起了人民可歌可泣的壯烈鬥爭。本文所記的錢錞,就是一位身先士卒的抗倭縣令。
文章描寫了他勇敢、頑強的鬥爭精神,表彰了他為民、保民的思想品德。更鞭撻了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不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的官僚們。文中對江陰邑令充滿了景仰之心、緬懷痛惜之情。
瘞旅文.王守仁
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1],有吏目雲自京來者[2],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3],投宿土苗家[4]。予從籬落間望見之[5],陰雨昏黑,欲就問訊北來事,不果。明早,遣人覘之[6],已行矣。
薄午[7],有人自蜈蚣坡來,云:「一老人死坡下,傍兩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傷哉!」薄暮,復有人來,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嘆。」詢其狀,則其子又死矣。
明日,復有人來,云:「見坡下積屍三焉。」則其仆又死矣。嗚呼傷哉!
念其暴骨無主,將二童子持畚、鍤往瘞之[8],二童子有難色然。予曰:「嘻!吾與爾猶彼也!」二童閔然涕下,請往。就其傍山麓為三坎[9],埋之。又以只鷄、飯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10],曰:
嗚呼傷哉!繄何人[11]?繄何人?吾龍場驛丞餘姚王守仁也。吾與爾皆中土之產,吾不知爾郡邑,爾烏為乎來為茲山之鬼乎[12]?古者重去其鄉,遊宦不逾千里。吾以竄逐而來此[13],宜也。爾亦何辜乎?聞爾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爾率妻子躬耕可有也。
烏為乎以五斗而易爾七尺之軀?又不足,而益以爾子與仆乎?嗚呼傷哉!
爾誠戀茲五斗而來,則宜欣然就道,烏為乎吾昨望見爾容,蹙然[14],蓋不任其憂者?夫沖冒霧露,扳援崖壁,行萬峰之頂,饑渴勞頓,筋骨疲憊,而又瘴癧侵其外,憂鬱攻其中,其能以無死乎?吾固知爾之必死,然不謂若是其速,又不謂爾子爾仆亦遽然奄忽也[15]!皆爾自取,謂之何哉!吾念爾三骨之無依而來瘞爾,乃使吾有無窮之愴也。嗚呼傷哉!
縱不爾瘞,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16],亦必能葬爾于腹,不致久暴露爾。爾既已無知,然吾何能為心乎?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三年矣,歷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慼慼也。今悲傷若此,是吾為爾者重,而自為者輕也。吾不宜復為爾悲矣。
吾為爾歌,爾聽之。歌曰:連峰際天兮[17],飛鳥不通。遊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18]。
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達觀隨寓兮[19],奚必予宮。魂兮魂兮,無悲以恫[20]。